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黄连
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本品气微,味极苦。以切面鲜黄,味极苦者为佳。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相关名字:
味连、川连、鸡爪连。
产地:
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湖北。云连主产于云南。
性状鉴别:
植物形态
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px。
药材性状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左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病证:
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
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泄中焦脾胃、大肠湿热,常用治湿热泻痢、呕吐,尤为治泻痢要药。症轻者,单用有效;或与黄柏、秦皮、白头翁同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配木香,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连丸(《兵部手集方》);若与白芍、木香、槟榔等配伍,可用治湿热泻痢,下痢脓血,如芍药汤(《医学六书》);治湿热下痢脓血日久,可与椿皮、乌梅等配伍;若与葛根、黄芩等同用,可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者,如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治湿热蕴结脾胃,胸腹痞满、呕吐泄泻,常与厚朴、石菖蒲、半夏等燥湿行气药同用,如连朴饮(《霍乱论》);或与黄芩、半夏、干姜等同用,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2.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
本品清热泻火力强,尤善清心火,对心经热盛所致多种病证均有较好疗效。治热病扰心,高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常与连翘、牛黄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心火亢盛,心烦失眠者,常与朱砂、生甘草同用,如黄连安神丸(《仁斋直指方》);若配白芍、阿胶等滋阴养血之品,可用治心火亢盛,热盛耗伤阴血之虚烦失眠,心悸怔忡,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若配肉桂,可治心火上炎,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如交泰丸(《四科简效方》)。
3.血热吐衄
本品苦寒清泄,善于清热泻火解毒,治疗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常与大黄、黄芩配伍,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4.胃热呕吐吞酸、消渴,胃火牙痛
本品善于清泄胃火。治胃热呕吐,常配伍半夏、竹茹、橘皮,如黄连橘皮竹茹汤(《湿热经纬》);若与吴茱萸同用,可治肝火犯胃,呕吐吞酸,即左金丸(《丹溪心法》)。治胃热炽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之消渴证,常与麦冬、芦根、天花粉同用。治胃火上攻,牙龈肿痛,常与生地、升麻、牡丹皮等同用,如清胃散(《兰室秘藏》)。
5.痈肿疔疮,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用治痈肿疔毒,多与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外用可与黄柏、栀子等配伍。治目赤肿痛,赤脉胬肉,可与青葙子、决明子等同用。若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热下移小肠之心烦、口疮、小便淋沥涩痛者,常与栀子、竹叶等药同用。
6.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以之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黄连生用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功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热门视频推荐往期推荐01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黄芩
02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密蒙花
0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青葙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1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