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斌关于老家温棚的一些记忆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题记:辛辛苦苦大半年的种的几千斤甜瓜只零零碎碎卖了几百斤,剩下的只好拉到家里面放着,望着付出了无数汗水的劳动成果卖不出去,父母心神备受煎熬——家里孩子读书要花钱,老人生病要花钱,还要给国家交大粮。

正文:

闲下来看了会几年前拍的照片,想起了前些年家里务温棚的日子,那是一段让人怀念而难以内心倍感复杂的岁月。

年,老家兴起了一股搭建温棚的热潮,贫困已久的父老乡亲把致富的希望寄托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在种地已然难以维持家庭开支的情况下,父母决定搭建温室,那年我8岁。选址在靠近黄河岸边的狼尾巴滩,那边我家原来只有不到两分地,历经几次交涉后和原地主达成协议,承租下了周边一大块地,每年以麦子作为补偿。夏收后就开始动工,在父母辛苦努力和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下,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温室的搭建,自此家里开始了长达14年的务棚生活。

这些是家里当时种栽的非洲菊,有几年老家流行种植花卉。主要有玫瑰、满天星、菊花、君子兰等等,我家栽种的非洲菊,品种比较多,它们名字蛮好听的,阳光海岸、美人、高山等等。在所有种植的经济作物里,花卉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好,因为相对来说要轻松一点,想起来种植黄瓜和茄子都是泪,活计多、病害多,产量浮动比较大。家里温棚建好后第一年种植的是黄瓜,收购价5毛到1块3之间,那年我记得卖了不到一万块钱,除去成本到手5千左右,在当时已经觉得很不错了。农民容易满足,只要能解决温饱、能让一家人体面地生活着就行,没有太大太多的奢望。

我和妈妈正在摘花。切花要从根部轻轻掐断,花儿摘下来要轻拿轻放,放到一个特制的纸箱里,拿到家里用一种类似漏斗状的塑料袋裹住花头,二十根一捆,整整齐齐装好拿到收购点卖钱,品相好的价钱好点,差的自然就卖不了什么钱。价格虽然很低,但是一年下来,我家是周围一大片卖的最好的一家,因为父母做事特别认真和勤快,每天辛辛苦苦栽植,浇水、施肥、打药,栽种的作物无论是西瓜甜瓜、茄子、黄瓜长势都特别好,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温棚带来的收益在现在看起来虽然不多但是让家里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观,付出终得回报。

大年初一下大雪,我和爸妈、弟弟带着扫帚、木锨去扫雪。温室虽然有水泥和钢管做为支撑,但是如果积雪太厚会把大棚压垮的,还有个原因就是积雪不除作物采光会受到严重影响,产量上不去。因此,只要家里有温棚,每逢下雪,哪怕是大年初一你都得赶紧去除雪。下雨也很麻烦(保温的草帘是稻草编制的,淋湿后会加快其损坏),记得小时候,晚上经常迷迷糊糊听到爸妈把家里的塑料纸装到架子车上披着雨衣就出门了,个中心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种植的菜蔬,种植温室的最大好处就是冬天一直有新鲜菜吃,不用像小的时候一直吃白菜土豆了。那是经常种的是油菜、芹菜、韭菜、蒜苗、芫荽、菠菜、西红柿、油麦菜、辣椒等等,妈妈闲下来会用这些菜蔬搭配肉类做成各色美食。。(这会又想家里好吃的了哈哈)

还未成熟的西红柿

正在成长的小黄瓜

冬天下雪后气温很低,就算是白天也不能把所有的草帘拉起来,只能拉开一部分透光,外面冰天雪地,里面生机勃勃。

装好的黄瓜箱子,别的都还在温室里,一箱一箱要往出抱,然后用车拉过去交到收购点。记得那时候,每次到瓜贩子那边交黄瓜、茄子去,贩子们总是挑三拣四的,一直往下压价,四五毛钱的东西也要这样,很气愤,但是大家又没办法,只能默默忍受。

有人收其实还算好了,种好了没人要更让人难过。记得那时候,种的西瓜甜瓜经常是瓜熟蒂落时没人要,之前的承诺就像一张纸在天上飘。有一年我家甜瓜长得特别好,之前说好要的人反悔了,辛辛苦苦大半年的种的几千斤甜瓜只零零碎碎卖了几百斤,剩下的只好拉到家里面放着,望着付出了无数汗水的劳动成果卖不出去,父母心神备受煎熬——家里孩子读书要花钱,老人生病要花钱,还要给国家交大粮。我记得家里最艰苦的一段时间,家里没有炒菜的油了,想买一点钱也没有,过年的时候别人还了一百多块钱,妈妈出去买了50多块钱的年货,算是过了一个年,现在想起来觉得特别心酸。

我在拉草帘子,弟弟拍的。高中寒暑假回家就帮父母做农活,除了温室,家里还养殖一千多的蛋鸡、十几头主、种了十几亩的地,父母整天特别忙,妈妈怕我和弟弟在实验中学一天吃不好,每天起早早的还要给我们带饭,对于这我和弟弟、妹妹(妹妹后来在靖远读高中也是一直带饭)内心十分感动,只能好好努力学习工作,让父母早点脱离劳动,多享些福气,也是我们作为儿女最好的报答方式。

每天早上都要清扫棚膜,增加塑料的透明度,采光好的话产量就高一些。经过多年的锻炼,我的拉草帘、扫棚膜的技术终于被爸爸认可了,他在这方面要求很严格。。

忙了一早上,又饿又渴,黄瓜就西红柿吃,最新鲜的美味,哈哈

刚刚交完黄瓜,拉着架子车回去。

每年5月份到9月份的时候温室里的土壤要休息一段时间,施肥、浇水,这样才能储存营养为秋冬的栽植做好准备。

架子基本拆除完毕,因为我家温室钢制的,还可以买一些钱,所以我们一个个拆下来。

年,乡里要修滨河马路,我家温棚正好在规划路线上,乡里补偿了多块钱。至此温室留给我们就剩下照片所承载的记忆了。现在生活已经好多了,对于以前经历的这些事还是会时不时想起,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温棚带来的收益帮助了许许多多像我家一样的父老乡亲,但是高温高湿和长时间的劳作使很多人得了风湿性关节炎等后遗症,耗费钱财无数,使人对温棚是又爱又恨。最近几年,受菜蔬价格下跌工等因素影响,温棚收益越来越差,务温棚的人越来越少,被荒废的温棚随处可见,它们已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和过去了。

现在除了农产品什么都贵,农民生活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幸福,以前种地就可以维持生活,现在种地就成了鸡肋,物价飞涨,每年成千上万的各种开支,种植的作物价钱简直就是一种羞辱,一块多的麦子,七八毛的包谷……老年人种地照顾自己,年轻人在外面挣钱养家,这种现象在和家乡一样的中西部地区已经很普遍。

总之,西部农民的生活整体依然很艰难,年轻时耗费体力辛辛苦苦劳作,老了也没有城里人那样完整而稳定的社保体系,身体健康还好,要是得了大病一家又得倒退好几年。。希望上面的政策能落到实处、可以细化,多做事少说空话,早点让辛劳一生的农民过上新闻媒体宣传的那种“幸福”生活。

特约作者简介

甘肃靖远平堡镇东村人,喜文学摄影。

稿约

★稿件一经采用,将按文章赞赏额70%给作者付稿费,赞赏金额5元以下%付给作者,七天一结,七天后不再结。

★来稿请附个人照、个人简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cp/10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