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时,学会任何你想学的东西
要学的东西,真多。我怀疑:生活的终极目标,是把我们变成『十项全能』的超人。
我们是员工、创业者、写作者;短视频编剧,视频剪辑师;厨师、育儿师;马桶疏通员、电工、房屋设计师,驾驶员;经常赔钱的理财师,半吊子家庭医生,不靠谱心理咨询师……
这周看了个TED演讲:《20个小时,学会任何你想学的东西》,Thefirst20hours--howtolearnanything。
一开始还以为是标题党:20小时、学会、任何,是不是太夸张了?5分钟之后,我确信它会帮到我。对于学习新技能这件事,演讲者乔希?考夫曼从理念到方法,给了全方位的讲解和示范。很有启发。
即便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也建议打开看看。乔希?考夫曼(JOSHKAUFMAN)太会讲了,几乎“唱念做打”无所不用,特别欢乐。
一、20小时入门,而非成为专家乔希?考夫曼先纠正了一个错误认知:无论是「刻意练习」,还是被畅销书做了极度简单化处理的「小时理论」,其实都在讲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领域脱颖而出,目标是站在顶峰。
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不需要专精到这种地步。很多时候,入门就够了。
在这个程度上,学习一项新技能,只要20小时就够了。也就是说,每天全情投入45分钟,用1个月的时间,足矣。
二、4步走,学会你想学的东西乔希?考夫曼就是用了20个小时,学会了一直想学的尤克里里。他发现,只需学习4个和弦,就几乎能演奏世界上大部分流行歌曲。考夫曼还在现场来了个歌曲大串烧。很可爱。
究竟怎么做到呢?
分四步走:
①分解步骤——将技能分割成若干重要的小技能,各个击破。就像把学会尤克里里,分解成4个和弦。
②理论学习——从网络课程、书籍中了解技能背后的理论。但注意:不要沉迷于理论。比如,想要看完10本编程书,再去学编程。不!要边看,边实践。小心别让理论学习成为你拖延的借口。
③排除干扰——要全情投入,手机啊、游戏啊、电视啊,这些可能会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统统拿得远远的。学习就有个学习的样子。
④集中精力——至少用20小时,突击掌握那些最重要的小步骤。
我发现自己有意无意地践行了考夫曼的方法。
简单盘点了下,从3月份回到北京至今,在多天的时间里,已经学会近20道新菜(如下。也是因为起点够低,所以显得进步足够大。哈哈哈)。
其中打☆的,是被“家领导”首肯、列入的。
孜然菜花☆
干煸豆角☆
香辣蚝油杏鲍菇
尖椒炒蛋☆
土豆饼☆
回锅肉☆
咖喱土豆
麻婆豆腐☆
蒜蓉油麦菜☆
麻辣藕片
素炒丝瓜☆
素炒木耳莴笋☆
糖醋带鱼
番茄巴沙鱼
鸡汤排骨汤☆
凉拌三丝
柠檬水柠檬红茶☆
疙瘩汤☆
宫保鸡丁×(失败)
蚂蚁上树×(失败)
全列出来也吓我一跳。这么多!
那么,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有个合理信念:学做饭并不是要跟大厨抢饭碗。以做熟、能吃、有营养,为第一目标。如果好吃,就更好了。
其次,我发现所有的炒菜差不多都要经过四步:放油,葱/姜/蒜炝锅,放菜,加入调料炒熟出锅。——刀工不重要。摆盘不重要。品相更不重要。菜与菜味道的差异,主要在调料的不同和放入的时机。主要练这俩就好。
然后,参考「下厨房」APP里,还买了本“范志红营养全书”。领导有时候也会点菜,发小红书里的菜谱链接过来。
最后,反复练。做砸了就自己吃干净。好在如你所见,做砸的时候不太多。也许,真有点做饭天赋吧,该去新东方厨师技校修个二学位~
三、知道1个心法,从此轻松前行最后,乔希?考夫曼说:阻碍我们掌握一项新技能的,不是方法、步骤、诀窍,而是畏难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害怕去做,所以从没开始。
20个小时,只用20个小时,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在克服了最初的笨拙、不适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正做得越来越好。
以我最熟悉的做饭为例。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敢上手。做不好吃,还做不难吃吗?
事实证明,做饭这事还是很容易做出“成就感”的。好吃就是好吃,难吃就是难吃。嘴巴不骗人。能够快速反馈,不断调整精进。
——我疑心:黄磊老师从文艺青年改行做厨子,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文艺青年关心的那些事,都太虚无缥缈,也难以验证了。挺烦的。??
每新学一个技能,就是在为自己的世界多打开一扇窗子。长此以往,大概会生活在一个度无死角的玻璃房子里边(全是窗户)。
试试~
:
怎么把不喜欢的事,变喜欢?
这是KUN日更的第62篇
欢迎一键三连:
热爱,请[分享]
喜欢,请[点赞]
支持,点[在看]
谢谢嘞~
侯同学HTX感谢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1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