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密码Vol1銅鑼灣code
庆祝HK回归20周年维多利亚港口烟火秀
年7月1日20时,和先生还有几多好友,立在维多利亚港口钟楼旁的空地上,合着铺天盖地的大雨,隆隆雷音,欣赏了夜空中一幕幕光的圆舞曲。
能现场看到这标志性一幕,实属幸事。
CelebrationofHongKongbackanniversary.
未曾想,香港回归已二十年。当然事实上,香港,在我们心里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则远远不止二十年。这几十年来,港片繁荣了又式微了,港乐流行了又黯淡了,但这股“港味”却一茬接一茬,一波又一波,生生不息地,流淌在这片土地上。
我一直坚信,食乃生活百态,不同的饮食方式,能折射出生活的倒影。去年夏,我曾写过一篇《港味印记
我所爱的香港,就是和你吃遍这些浪漫的食物》,(←点蓝色字可转入原文链接)在里面我提到,“港味,必然是能让人味蕾幸福的体验。”时至今日,我仍要说这句话。
香港是非常快节奏的城市,即便这样,“吃”这件事情他们从不怠慢。起床后的早餐,上午十点的早茶,中午一点的午餐,下午三点的下午茶,晚上七八点的晚餐,再来份深夜宵。跟上这个节奏,我俩天天沉浸在胡吃与海喝中。凭良心讲,还真的蛮累的。
01
翠华餐厅美名与恶名齐飞上一篇中我着重“批斗”了这家名不副实的港式餐厅,原因是在尖沙咀海港城附近,我们穿街走巷寻了半日,才好不容易排了长队落座。谁知一点单,每一道菜都是满满的雷区,可把我们伤心坏了。这也直接导致,在铜锣湾短居的日子里,楼下正好是一家翠华,先入为主的差印象,让我俩不敢轻举妄动。
直到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实诚的攻略,写道:并不是每家翠华的水准都是一样的,虽然这是一家连锁店,但有时候味觉差异到天南海北,而在铜锣湾糖街的这一家,就保持着很好的段位。
REALLY?鼓足勇气走了进去。
港式冻奶茶
翠华鲍味汁玉兰鸡粒饭
翠华猪软骨炒饭
潮州榄菜兰度鸡粒炒饭
麻辣嫩鸡米线
鲜虾菠菜饺面
铁板黑椒牛排配米饭
脆哗奶油猪
香辣脆鸡粒
胡椒猪手
黑蒜铁板杂菜炒即食面
柠檬茶/抹茶红豆冰
不难看出,这是我们多次在不同时间段的一些尝试,有些没有拍下来,种类涵盖了主食的米、粉、面、西餐,到各色小食饮料,很负责地说,几乎没有一次踩过雷,还意外地很好吃,属于平民平价的超大众化高性价比餐店。
Location:
铜锣湾糖街1-5号铜锣湾商业大厦地下1~3号铺
02
何洪记并不是所有的“米其林”都很棒出了境,很多人都会想要慕名体验当地“米其林餐厅”。就我个人看,这个东西是有一定的玄学在里面的,什么意思呢,有时候越贵的有可能你吃不来,花钱买冤枉;便宜的吧,永远人爆满你吃不上。再加上评判星级的人的口味吧,也不一定那么大众。简言之,看个人,看运气。
我们所处的位置在铜锣湾的商业中心,碰巧,周围有那么一堆子的米其林,老公从第一次来港就搜罗了几个list,撺掇着我去尝试,不巧每次都赶着人流如注。结果刚好有那么一天,我们逛街途中发现,诶,好像人不多,不管了,试一试吧?
干炒牛河、猪润(肝)云吞汤面
滋润湘莲红豆沙
大众点评上是这么标明的:创始于年,是一家老香港式的面点食肆,主营经典粥粉面、港式点心、小菜等品类,而且评价是五颗星。
我们点了店里大热门的干炒牛河,和上大学时路边摊儿的味道也就差不多,可能还是路边摊儿的火力更足更好吃。猪肝云吞汤面里的猪肝,据先生讲非常的嫩,但除此外,因为港式云吞面都是碱水面,吃惯了阳春面的我们并不是很欣赏得来这种美。
最后一个红豆沙真的很够味,女生经常喝喝这些东西,听着就觉得,美容滋阴养颜什么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这一碗熬得非常的浓厚和走心,甚至有点淡淡的药材的苦味,我自虐般地全部喝完了,并潜意识觉得,通体健康神清气爽。
我能给出的评价就是一般,同等价位能吃到更多更正、也更好吃的港点,不过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莫名踩个坑,其实这个体验,也挺重要的?Anyway,在此推荐两个APPs给身在海外旅行或是生活的朋友们,下载个OPENRICE或者YELP!,和大众点评交叉比对一下,就比较能容易找出既符合当地人,也符合内地人双重口味的店了。
Location:
铜锣湾轩尼诗道号希慎广场12楼号
03
乐天皇朝香港也能吃到出色的上海菜要说这个繁华的城市里,有多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看倒不然。每天在街上和我们擦肩而过的各种肤色,标明了各自不同的身份。早期的英国殖民地留下来的多人种混杂是不可避免的,加上年回归祖国后,内陆人的大批到来,给她原本的繁杂,又加了多一分喧嚣。
每个人都有携带在骨子里的饮食习惯,“吾之蜜糖”与“汝之砒霜”的差别,就在那么一念之间。生活在江浙一带鱼米之乡的我们,还就爱一些温吞的,标签鲜明的菜式。坐落于时代广场隔壁的LEEGarden,就碰巧有一家让我们思乡的上海菜坊。
店内招牌菜,世界首创,食材也都段位非常高。
几乎每一桌都必点的菜系,不吃光看都心情好。
想着一口口吃掉高级食材,有点选择困难吧。
蒜香排骨
水煮鱼、雪菜笋丝猪骨汤面
宫保鸡丁
油炸小馒头
芝麻酱油麦菜
上海生煎包(没有葱姜蒜!)
担担面,芝麻酱好浓!
重庆红油抄手
驴打滚
好好吃啊!黏糯感和清凉感恰到好处!
明明看感觉,应该是比较适合作为正餐食用的餐厅,却在下午茶时间段仍然是流量担当(下午茶时间段可以享受50%的买单优惠哦)。座上客还不光是说一口标准港普,各种发色和瞳色的人们也在这里交相出现。
第二次去,是接到来港的朋友们,饥肠辘辘六个人,每道菜一上桌就被分秒必争地瓜分了,照片也没来得及拍几张。但是看周围,每桌都满满当当一大叠盘子(香港平日的饮食习惯是几个人点一两份share的),就知道这家的美味和火爆名不虚传。
尤其蒜香排骨,去骨的做法,裹着外衣,炸到金黄,外脆里嫩,每咬一口都充斥着新鲜的肉香。更难得的是还有阳春细面,软软地依偎在精心熬制的骨头汤里,清爽、香浓,滋味无穷。一口汤一口面地吃着,像回到了家。
铜锣湾波斯富街99号利舞台6F
04
西贡码头海鲜与“满记甜品”发源地香港是个大部分山都不开发,却填了一大片海来建房造屋的神奇地方,山多海多,说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留给子孙后代几辈的资源,这么想着也没错。环山靠海,自然,就有数不清的来自大海的美味产物。
到香港当然不能忘记吃海鲜,如果你向香港本地人打听,十拿九稳他们会推荐西贡。不光是游人,很多当地人也爱周末来这里,坐船出海,海滩漫步,这些休闲和朵颐的面孔,让港区的这个小渔村保持着人声鼎沸。
遇上晴好天气,天空是水洗的露草色,不用丝毫滤镜,透彻而又直晃晃地,投映在你心底。小船斑斓,渔家唱晚,正是好时节。
海边张罗着一大排的海鲜作坊,水缸里的鱼虾扇贝,无一不鲜活地蹦跳着。比起肉类,海鲜富含更加丰富的蛋白质,且不容易导致肥胖,简直不容错过!
我们选择的是有两家店面的“全记海鲜”,其实说真的,根本不用考虑太多,这里的每一家店都是差不多的新鲜好吃。除了店内的空调房,你还可以在屋外的棚子里感受一种海鲜大排档的氛围。
如果还不够,想要把这些美味带回家,岸边停靠的小船上都有新鲜打捞的海鲜,船家自给自足的劳作方式,把浓厚的现代化气味,又渐渐模糊成那个质朴的小渔村。
西贡不止因为地道正宗的海鲜闻名遐迩,这里还有女孩子顶喜欢的糖水店——全球第一家“满记甜品”,虽说港式甜品的味道可能差不多,但能在这儿吃上发源地的美食,拍上几张照,也算是一种快乐的获得。
六七月的香港总在晴雨交替,能碰巧在艳阳高照中来到这里,还真是要点儿运气。不过下午13:00才开始营业的满记,让我俩不得不在隔壁7-11的冷气里躲了20来分钟。
夏天不就是应该充满着冰饮、西瓜和大海么,快去海边吧!
新界西贡码头
05
桥底辣蟹城市街巷的大海风味如果没有schedule去一趟海边,又想要吃到大海的风味,这家躺在行人天桥下的桥底辣蟹,就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在香港一路吃下来,无论是哪种风味的菜系,都能有最基本、也最难能可贵的保证——食材的绝对新鲜。
倒不是我说大话或是小瞧那些厉害的厨子,我天朝在“吃”这方面从没让人失望过,川湘菜系更是用千万种调料搭配,将味蕾引向至高处。BUT!港式虽清淡,却胜在新鲜,就像那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光是细嚼着食物原本的滋味,就已非鲜美可形容的了。
桥底辣蟹招牌辣炒蟹招牌菜系,必点!
桥底辣蟹招牌辣炒蟹五分之四手掌大小的蟹钳
桥底辣蟹豉汁蒜蓉蒸竹蛭每一个都有筷子那么长,胖胖的~
桥底辣蟹椒盐濑尿虾比竹蛭还要个头大,肉质紧实
桥底辣蟹鲜虾海鲜泡饭意外的超好吃!一下吃了三碗!
桥底辣蟹清蒸石斑鱼你能信这是一斤半的鱼??
不要小瞧这是城市里的海鲜店,口味和鲜味都延承着大海的味道。而且在斤两的计算上要注意,港式的1斤比内地要多!点鱼和螃蟹的时候,很容易不慎就超了标。
第一次去点单不太懂行,(当然海鲜都是明码标价,不用担心价格上被宰),以一斤半的标准,点了三个海鲜一个蔬菜,结果一摆到桌子上来,连饭碗都快放不下了……这里尤其要说这个海鲜泡饭,它是先把海鲜和米饭同煮,然后端上桌来,另外还有配一盘松散的锅巴粒,脆脆的锅巴倒进热腾腾的汤饭里,每舀一勺,混合着软糯和焦香,太好吃了。
PS:如果你发现你的螃蟹今天刚好有点“水润”,请立即和服务员说,不要害怕,他们会立马给你换一盘新的来的!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
铜锣湾洛克道号地下6-9铺
06
极尚大瀛喜日本料理超超超fresh自助日料吃到撑在港的早茶点、下午茶点、晚餐点,如果想刚刚好地走到店里吃到食物,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能做的事,大概就是在队伍里,苦苦地摸着手机耗时间。这家日料放题(自助餐)一定是热门排队榜,我们还曾有上午订位,结果发现直到23:00都满座的状况。
能有这样好的口碑和火爆度,与超新鲜的食材一定是密不可分的,据香港本地人介绍,这里所有的食物都是直接日本空运而来。2小时内,能和朋友开怀畅饮畅聊,价格也有很大的优势,综上,堪称“平靓正”。
三文鱼北极贝之类的早就不稀奇,不可思议的是,连鳌虾、虎虾、深海蟹这种相对较贵的种类也无限量供应,只要你吃得下,那你就尽管点。同时,这家店对甜味食物的处理很让人惊奇,比如这个烤菠萝,原本吃着有些涩嘴、舌苔微麻的菠萝,这么一烤,不但汁水满溢,留下的还都是香甜。没入镜的紫薯、榴莲球、熔岩巧克力蛋糕,在甜和腻之间,把握着精准的平衡,相信都会是女生们的心头爱。
记得有一期节目,主题是采访《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被采访的路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中国人吃饭说话好大声”。虽然在国外的居酒屋或者小酒馆里,也都堆满了喧哗的座上客,但按比例来讲,我们确实“热闹”许多。
真要推敲的话,还是因为各国不同的饮食方式。外国人更习惯“分食制”,冷静而礼貌,但总觉得有些疏离;而我们,就爱一个锅里涮筷子,你一口我一口,油沾上满嘴,眉飞色舞地吹着不着边儿的牛,快乐的不得了。吃饭,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嘛。
铜锣湾洛克道-号铜锣湾广场2期11F
07
渝味晓宇空气里都飘着辣的地道重庆味儿多人食的最佳选择,“火锅”要是自居第二,恐怕没有其他敢称第一。济济一堂,红辣艳艳,杯觥交错,云雾缭绕,汗流浃背,哎呀,真是看着就能笑开怀的场面。
最快速让这个重庆火锅走入人们视野的,是《舌尖上的中国2》中“相逢”一章:生生不息的中国人用食物记录每一次聚散离合。无论大时代中的人世变迁,还是平凡生活的悲欣交集,总有味觉作为见证。相逢讲述的不仅是人与人的相逢,更是食材与食材的相遇。比如,辣椒与花椒的邂逅,开启了麻辣美味的篇章。
初到香港没多久,苦于怎么都找不到那口香麻味儿的我俩,终于在朋友的指点下,走进了这家店。毫不夸张地说,一打开门儿我就重重打了个喷嚏,从呼吸到的第一口辣辣的空气,我就知道,就是这个味儿了!
锅底是自选的鸳鸯锅,其他桌也有些特能吃辣的点了九宫格。总之在这个店里,辣锅是必点的,中间一个小格子我们选了番茄鱼头锅。餐前先上银耳红枣枸杞汤的思路非常值得学习,香菜在锅里同煮降火,鱼头也足够新鲜,涮辣锅前,盛一碗鱼汤开胃,舒服极了。
调料的种类很少,葱、酸、麻油,看着单调,但所有食材在这锅集结着汉源花椒、石柱辣椒、河北牛油、郫县豆瓣、贵州生姜和山东大蒜的底汤烹煮后,任何调味料似乎都成了摆设。
啊,我爱你火锅!
铜锣湾渣甸街50号渣甸中心8楼
08
温野菜shabushabu一个人也可以吃的火锅微博上有个“孤独程度”调查表,其中“一个人吃火锅”永远是高居前三。是啊,明明是那么热闹形式的一种食物,一个人吃,看着都觉得一丢丢心酸。可是,一个人也总有想吃火锅的时候吧?
这家日式小火锅简直就是此时的贴心小棉袄!
看到豆乳锅里那层薄薄的豆皮儿了吗?是顶顶新鲜的象征!从前菜、肉类、蔬菜、主食、饮料、调味料,都是温温柔柔的味道,健康满足而又美味,把日式审美的lessismore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有个小细节,碗中那个小小的过筛盘,能让食物被从汤里捞出来后,清清爽爽地被品尝,特别贴心,是会无限回吃的一家店。
尖沙咀广东道海港城海运大厦LCX3楼37A号
下一篇
《城市密码Vol.2名媛下午茶与深夜食堂》,
更多精彩不要错过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cp/1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