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路一个见证历史的传奇小巷,一个盛产
名字是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之后,
伴随终生的符号。
纵观身边人的名字就会发现,
有特立独行拒绝重复的奇葩名儿,
方圆几百里,都找不到一个雷同的。
但也有一抓一大把,
巴掌大一块地方大家都共用一个名儿。
据说七八十年代的人名,
从房顶扔一块砖下去,
砸中十个,五个都叫建国。
据统计,全国有上千万个叫建国的人,
回忆一下,你身边一定有个叔叔,
舅舅或者小伙伴……的名字跟这个有染。
很多地方的地名和道路都路如其名,
而每一个名字也都有据可依,
有的承载了命名人的美好愿望,
或者纪念某段重大历史,
有的甚至大有来头。
北京,上海、唐山都有建国路。
当然,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名城西安也不例外。
建国路的漫漫变迁史
西安的建国路,
是东门与解放路和平路之间一条南北向的路。
四月的这里,
道路两边的花草树木嫩叶初绽,
给这条街道增加了几分活力。
古朴之中的新绿也在告诉路人,
这里绝对不同于外面的妖艳货色。
路如其名,这条不长的街道,
却暗藏了几十年的历史沧桑。
建国路以民宅为多,
窗装护栏,以防贼盗,门面尤其繁密,
吃的饭,饮的茶与咖啡,理发,
银行,花卉,宾馆,电焊一应俱全。
在鱼鳞一般的铺子之中,
还有一所西安市第26中学和建国路小学。
看着建国路如今的模样,
你绝对想不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这一片属唐长安城崇仁坊;
明代此处有郃阳王朱镗府邸,
因龙首渠流经这里,
于是,架了座玄风桥,便利王府交通。
后来,到辛亥革命后,
修筑东大街的同时开辟一段南北走向的路,
就以玄风桥为街名,
这就是今建国路源头。
清光绪年间这里称小差市,
在他西边如今尚有大差市什字,
建国路、尚勤路与东大街十字老百姓曾叫小差市什字。
这条路宽20余米,长余米。
好多人以为建国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而得名的,其实不然。
西安建国路是抗日战争时就存在的,
年后,建国路成为西安的政治中心。
年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
他的公馆位于这条巷子69号,
还有拘押软禁国民党大boss蒋介石,
与张公馆隔一条金家巷的的高桂滋公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建国路7号,
现门牌为建国路83号,
这些都使这条巷子载入史册,
而闻名全省全西北全中国。
建国路东侧,从北至南有6巷。
西安事变纪念馆,拿着身份证就可以进,
公馆里面有三座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
东西排列在馆内一侧,
另外一侧,是两间大的展览室,
里面有关于解放战争的很多历史文献,影像资料。这里是爱国将军张学良曾经的居住地,
走进这里,回想70多年前,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在此发生。
ABC三座小洋楼保存完好,
几十年过去,
现在依旧不输外面的好多洋房。
A楼主要是周恩来总理和当时一些同志的住处,
还是一并按照那时的摆设装扮。
B、C楼是张学良将军一生的介绍。
馆内的木质楼房里,
有曾经周恩来总理的用房,
还有一些关于张学良老爷子和赵四小姐的照片。
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关于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历史,
书里读过,电视里也看过,
但在这个将军公馆里亲眼得见,
却又是另一番感受。
里面蜡像做的栩栩如生,
亲眼目睹,仿佛那一段历史就在眼前重现。
这里适合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
整个西安事变纪念馆一个半小时就可以逛完,
纪念馆陈列了好多抗日的照片,从开始到结束。
作为西安近代历史的重要地点,值得一去。
如果想听详细介绍,
馆内有导游可以请一个。
来过这里之后,
会瞬间萌生出对这个城市别样的情感,
也会设身处地地感受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舌尖上的建国路历经历史跌宕的建国路,
自然也吸引了无数美食家来此安营扎寨,
因此,说到今天的建国路,
大部分人映入脑海的是万千美食。
各地小吃不计其数,
著名菜系数不胜数。
黄辣丁鱼庄这是一家开了有0年的老馆子。
环境比较简单,
玻璃下面压着暗色系桌布,
人多的话,还有大圆桌。
地板桌椅的颜色都比较厚重,
墙纸还略显清新,
整体偏中国风一点。
招牌酸菜黄辣丁,
鱼比较大,足斤足两,
辣的很入味,味道十分鲜美。
吃的时候舌头一压就完全下来了,
怕鱼刺的盆友就要慢慢来。
能屹立于此十几年之久,
其他的菜味道也十分撩人。
砂窝油麦菜,清爽有味,
酸菜炒麻芋,极致开胃。
面是纯手工扯的,
具备手工面独有的筋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gx/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