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栽培,学会这几步,就能种植出产量高,
一、特征特性
菜薹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墓种白菜亚种中以花墓为产品的变种,1~2年.生草本植物。薹柔嫩,供炒食。菜薹以花薹供食,色泽碧绿,清新可口,营养丰富。菜藁对温度和光照要求不严格,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适温为25~30C,叶片生长和菜藁形成适温为15~20C,水分要求充足,不耐旱,应保持土壤湿润又不积水。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
二、品种选择及茬口安排
(一)品种选择
产品的商品性和品质要求高,应选择菜薹整齐、墓叶较小、纤维少、无苦味、抗逆、抗病性强的品种。目前白菜薹主栽品种有五彩黄薹1号、五彩翠薹1号和银铃等;红菜薹有五彩红薹1号、五彩红薹4号、五彩紫薹2号、佳红系列等。
(二)茬口安排.
菜木一般可分为夏秋栽培和秋冬栽培,以秋冬栽培为主。
1.夏秋栽培主要以白菜薹为主,品种多为耐热的五彩黄薹1号。红菜薹耐热性较差,高温下病害严重、品质差、产量低,只有少量栽培,品种多为五彩红薹1号。可采取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一般7月上旬至8月上旬播种,播种后50天开始采收,可采收3-4批,采收期40天。罢园后一般可再定植--茬菜薹或种植油麦菜等。
2.秋冬栽培以高产、优质为目的,一般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至翌年2月采收,可采收6~7批。秋冬栽培市场品种选择性大,选好品种很重要。但不同红菜基品种耐热性差异大,--定要根据播种时期选择适宜品种。如8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的,可选择耐热性好的五彩红墓1号、五彩红基4号;9月上旬至下旬播种的,可选择耐热性较好、品质好的五彩紫薹2号等品种;10月上旬播种的,可选择佳红等相对不耐热的品种,这类品种不宜早播,否则菜薹细小,商品性严重下降,甚至失去商品价值。五彩黄薹1号、五彩翠藁1号和银铃等白菜墓品种耐热、耐寒性好,这些品种各个播种期都可以选用。
(二)整地做畦整地
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灌、肥沃、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翻耕土距45cm,株距40cm,每亩约栽株。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定植水一次要浇透,--般每穴浇水0.5kg,以定植第2天早晨幼苗叶片正常为准。如果幼苗叶片出现萎蔫,再补浇1次水,确保幼苗移栽后成活。
(三)肥水管理
菜薹生长速度快,对水分要求较严格,特别是夏秋季,保证菜薹生长期土壤湿润是高产栽培成功的关键。缺水影响菜墓生长,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土壤积水易引起病害尤其是软腐病的发生。7~9月温度高,浇水一般采用沟灌方式,要求在下午17:00后进行,水面不能超过畦面。10月后,天气逐渐凉爽变冷,水分要求减少,可适当降低土壤湿度,畦面表土泛白时可以浇水,需要沟灌时,水深不要超过10em,以促使根系下扎。菜墓施肥注意氮磷钾平衡,不要偏施氮肥,适当重施磷钾肥对减轻软腐病的发生、防止茎空心有明显作用。早熟栽培(7~8月播种)采收期短(采收3~4次),一般追肥2次。第1次在植株定植后10天(育苗栽培)或播种后35天(直播栽培),第2次在采收主薹后,一般每亩每次穴施(或雨前撒施)复合肥(N-P-K为15-15-15)10kg。9月后播种的,一般作高产栽培,采收期长,除上述2次追肥外,还应在每次采收子基后再次追肥,肥料种类和用量同上。
菜薹外运销售,对商品性要求严格,肥水不宜过重。虽然大肥大水能提高产量,但植株生长过旺,相互遮光,导致菜薹过于肥大,颜色变白,薹叶过大,叶柄过长,严重降低菜藁的商品性和抗病性。因此肥水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前期施肥以保证主墓萌发时植株刚封行为宜,如果生长过旺,植株封行时主薹还未萌发,则不要追肥,应降低土壤湿度以控制植株生长。后期则可根据侧墓生长情况来控制肥水:如果薹叶过大、呈浓绿色,底部薹叶高于花序,则要“控”,反之则要“促”。
(四)病虫害防治
菜薹生长期间虫害主要有蚜虫、跳甲、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病害主要是软腐病,后期有时也会有霜霉病等发生。应随时观察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在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等农业防治基础上进行药剂防治,各药剂交替使用。药剂混用时,注意至少要选择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农药。
1.软腐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5~7天,防治2-3次。
2.霜霉病播种时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发病初期可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出现中心病株时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5~7天,防治3次。
3.菜青虫于卵孵化盛期至3龄前,使用25%灭幼脲悬浮剂~倍液,或苏云金杆菌(Bt)乳剂~倍液,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剂~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天,防治2-3次。
4.蚜虫有蚜虫为害时,可选用2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天,防治2~3次。
5.黄曲跳甲幼虫期可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倍液灌根1次。成虫期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0~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天,防治2~3次。
6.小菜蛾幼虫为害时,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倍液,或苏云金杆菌(Bt)乳剂倍液,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剂~0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天,防治2-3次。
7.斜纹夜蛾于卵孵化高峰期至3龄幼虫盛发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倍液,或5%氟虫脲悬浮剂0~2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天,防治2~3次。
8.小地老虎于卵孵化盛期至3龄前,用40%氯氰菊酯乳油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倍液地表喷雾防治,每次间隔7天,防治2~3次。.
(五)采收
菜墓以侧墓为主要产量,因此主墓采收时间要早,采收位置要低,不留桩,以保障侧蔡的发生。夏秋季进行早熟栽培时,由于温度高,植株易早衰,
-般情况下只采收主墓、子摹。秋冬季栽培以高产为主,可多次采收,单株可采薹十多根。以菜纂长25~35cm,或花序刚高于叶丛时采收较为适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js/1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