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夏天还会远么夏至养生之道
一年四季,春天主生,夏天主长,秋天主收,冬天主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心肝脾肺各有所归。仲夏养生,也须天人合一。
夏至在预防疾病方面,重点有八个方面。
一、需防中风(主要为出血性中风)
原因
夏至前后,为一年中阳极阶段及气升之极的时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往往难以承受,要注意保养。如出现昏厥,要立即就医。血压高、血管硬化的人,少吃热性升发之品,如酒、黄鳝、鸡肉、狗肉及升散性药物,如人参、黄芪、升麻等,多吃芹菜、萝卜等,适当吃冷饮。避免暴怒生气,降血压的药要坚持吃。中午要睡午觉或静养。要纳凉,戴凉帽,避免头在阳光下直晒。
二、需防中暑
原因
夏至为一年中日照最长、强度最大的时期,此时期易出现中暑,主要症状是头痛、出汗多、口渴、面色潮红、心跳快速、体温升高(38℃以上),重则出现昏迷、抽搐、虚脱等。如出现上述症状,要放冰袋于头部,或头部冷敷,开门窗通风,用电扇吹头部并拨打急救电话。
要注意预防中暑,在35℃高温下工作的人,要通风、多喝淡盐水,不穿紧身衣。
三、需防心脏病
原因
暑热易伤心气,有冠心病、甲亢、心率快的人及动脉硬化的人,或心气弱的人都要注意避免过劳,生气暴怒,中午要休息。
四、需防气津两伤
原因
夏至气温高,耗气大,人体水分丧失较多,易出现乏力,疲劳及口渴。可多补充淡盐水、凉茶、绿豆汤,体虚气弱的,可以用西洋参3克、麦冬5克泡水饮。
五、需防湿痹
原因
湿痹指风湿麻木,常在雨天加重,是一种伴麻木的关节肌肉疼痛,可口服小活络丸。常兼有肠鸣腹泻者,要多吃薏苡仁、白扁豆、丝瓜煮粥或做菜,以健脾利湿,较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六、需防短暂打盹
原因
夏天赤日炎炎,出汗多,人易困乏,肢软,容易打盹。可以喝橘汁补钾,或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品,如香蕉,并注意午休,干脆打个长盹。
七、需保护眼睛
原因
夏天光照强,外出可戴太阳镜。有轻度视网膜出血的人,要少吃辛辣,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并避免暴怒、暴晒及暴饮。
八、需防细胞分裂加快
原因
夏天天热气温高,易致人体气血运行加快,新陈代谢加速,细胞分裂加快,夏天肿瘤的增长速度也必然比冷天要快。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低温养生,静养生及慢养生。
养生小贴士
1.喝点带苦味的饮料
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因此,夏至前后要经常吃些苦瓜、苦菜、油麦菜、竹笋、莴笋、芹菜等苦味菜。苦瓜素有“菜中君子”美称,夏天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夏至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痛风患者、慢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都不宜喝啤酒。
2.保证7小时睡眠
进入初夏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在夏季,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序,一般宜晚睡早起,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第三,要保持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第四,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夏季午睡一方面可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3.温水洗澡利健身
夏季炎热,在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盛夏时,每日可用温水洗澡,这样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人体在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用电风扇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参考文献:
[1].风和.仲夏养生,也须天人合一[J].上海质量,(05):72-73.
[2].夏季健康养生小贴士[J].税收征纳,(06):47.
end
往期推荐
后医保时代,药店如何“去医保化经营”?
大利好!“网订店送”开通医保了!
官方下令,“清网”开始!这样的口罩不能卖!
医院太缺药,药店将成药品销售第一终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董玉娇
编辑:邢苗苗
转载此文请联系我们
或注明转自“药管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jz/1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