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文苑陈麦芳散文我的菜农quot

三贤文苑第69期

我的“菜农”生涯

陈麦芳

田间地头,前楼的大哥蹲下来靠近我问,“妹子,不管是你的顺嫁,还是我的‘入赘’,且不说跟定的人咋个相,今生能因此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是也心满意足咧?”我们相视而笑,为共为“家属”的同盟,为类同的真切感受。

诚然,07年随单位搬来新家,足足地让大家惊羡了好长时间,在大环境绿化意识还算淡漠的那个时候,偌大的一个校园,亭台轩榭、假山怪石,绿树葱茏、飞鸟唧唧,俨然一个闹市中的休闲公园,引周围居民趋之若鹜,绕行一圈得一个多小时,饭后消食刚刚好。

当初选定最后一栋楼,全是为了视野的开阔,晴日里南塬的轮廓清晰可见。搬来住下,才发现楼后有一片30亩有余的空旷荒草地,我先知先觉、退休的叔叔阿姨们发挥余热,当不断抱回南瓜、茄子和豆角时,也开启了我“菜农”生涯的跃跃欲试。

于是,借来铁锨、铁镐,开挖!专挑水肥草美之处,心想:能勃勃长得二尺高荒草,下面必是极好土质。起初,只想图个新鲜,为玩把新鲜的体验,为一小片青菜、两三行韭菜想吃立马可得的新鲜,席大一块地便已足够。凭着自己的想象,刨平、播种,铁钯再撸上一撸,搞定!

四天过后,青菜冒出了嫩嫩的幼芽,只是,有的地方,簇簇拥拥,煞像原来戏楼前要费劲拔长脖子才能露出的攒动的人头,而有好几片地方就压根是秃顶头上的不毛之地了。

等过十多天,韭菜却是迟迟不肯露头,心生狐疑,想起了小学课本里那篇《种子的力量》,实验证明:树种发芽、生长,足以撑开严丝合缝的头盖骨。看来我的菜种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能够抗击“压迫”,破土而出!

在种菜、务菜的队伍中,有一位刚从岗位上退休赋闲在家的人事处长,他的菜地总是规划得方方正正,菜苗也总是出得齐刷刷、错落有致,并且长势喜人。因为他开垦的领域相对要大,我们都戏称他是华丽转身,已名副其实的堪称一方“地主”了。

我少不得拉来请教他,原来,种得太深,不等种子发芽,已沤坏发霉在潮湿的土壤中。他帮我示范、重新下种,薄薄撒上一些虚土,慢慢踩实(不踩实发了芽的须根也会吊空而夭折),不几日,韭菜细苗便一丝丝头顶黑壳,喜见天日,只等着它日益壮大,一茬一茬收割回家餐桌上见面。

半年后,初见规模的菜园吸引了更多的“后知后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行动了起来,向余下的荒草发起“征伐”,并不断接壤,30亩萧瑟的荒草滩摇身一变,俨然一个星罗棋布的大菜园,后楼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拥有了自家的“责任田”。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月半,栽知蒜”,于是,菜园热闹了,在特殊的节令里,在黄昏饭后,在雨后初歇,到处都是忙碌的“菜农”。“地主”也会发挥当初学者的风范:严谨、务实,他会上网查出各种蔬菜的特性、种植要点,比如油麦菜喜阴恶热,超过10摄氏度出苗率下降70%;而空心菜在湿热的环境下则会疯长到节节新芽层出不穷、打掐不断,怪不得他做务啥菜啥成功,人家那是在科学种田哩!

他会传授给大家啥菜啥时候、怎么样去种,包括行距株距下种量,大家自然而然也就唯“地主”是瞻。好多菜种子都是他往年自产,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他培育有辣椒苗、茄子苗、莴笋苗、红薯秧,真是应有尽有,分发给大家,如此以来,基本都能自给自足。一年下来,地里种植的瓜类、豆类、绿叶蔬菜足足27个品种,真是不敢掐指细算。

最为热闹的时候当属七、八月份,菜园里满眼翠绿,暴晒的豇豆、黄瓜渴得直不起腰,晚饭后,大家一个个会提上水桶,络绎不绝、浩浩荡荡地穿行在旁边的水管与菜地之间。碰在一起有交流,有比较,收工回家也有的是满满一桶互通有无的各种菜蔬。

红薯收获季节,“地主”的地头围拢了十多个人,评头论足,走近一看,躺在地上的一堆红薯着实让人惊叫:一株红薯秧有三十多斤产量,其中一个竟大如冬瓜。实际上,没人去算这片土地上一年要吃掉多少残汤剩菜、上年秸秆沤得的自制的肥料!有人还提议打电话让《华商报》来报道一下。

当然,我们的蔬菜也难免虫害之灾。一个烟民“菜农”告诉大家,把烟头所泡之水,用喷壶匀洒在秧蔓上,能有效防治螨虫,还乐呵呵地说:菜叶有虫眼不怕,虫能吃,人自然也可放心地食用,真正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呢。

在“菜农”大军中,有位阿姨也堪称榜样。早年她“一头沉”在农村务农带孩子,年过半百,随丈夫调回安居于供职的校园。早年的经验总能让方方正正、半分不到的土地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错开生长期,适时合理套种,常常这个收获拔蔓,套种的就节节窜高了。她会带上小板櫈,用粗铁丝弯成的小钯,给浇过的地松土,敲打细碎,最后,笤帚扫得平平整整收尾,用这样来保墒。这哪是在做务土地,这分明是倾注感情,在侍弄自己亲生的孩子!她说,坐下来,凝神细听,你会听到菜苗“噌噌”拔高的声音呢。

这是怎样一种朴素的情愫和闲适的心境啊!

小时候,“山雨欲来风满楼”,晒满场面的麦子哪容得你半分懈怠?乌云翻滚,大雨将至,一树树雪白的棉花,你怎能不如鸡啄米,手来得飞快?哪还慢腾腾顾忌划伤手背?

那是生计,是迫不得已,而现在,是玩弄,是打发时间,是诗意创造,是共同话题交流的充实与欣快!附带着,还有那么多满载的收成。

种菜四年,让我学到很多,也收获颇丰。我骄傲地把自己种的菜分享给好友和同事,在酷暑,每每从冰箱里拿出黄瓜上班带给同事,她们直嚷着“真爽,真甜”,每年,我都有吃不完,索性晒干保存的豇豆、茄子干,现在冰箱里还冻存着自己碾砸的辣椒面,比之市面上买来的,那可真真是一个香!

只是后来,学校里要搞基建,要完善整体绿化,我们的菜园也变成了一栋栋水泥怪兽,我的“菜农”生涯也宣告结束。

自然,曾经的“菜农”大军也有了相应的分流。树荫下,他们一杯香茶,一把折扇,斜靠在躺椅里,天南海北,时事政治,再也不是局限于种菜的话题,暖阳里,她们换成了散步,扎堆的家长里短,年轻的他们和她们,则无所事事地分流进了茶馆、麻将馆。

我,按部就班地上着班,闲暇时间里,却是常常会忆起我四年“菜农”生涯里的点点滴滴,那,一去不复返。

作者简介:陈麦芳,女,渭南,医务工作者,爱好摩登舞与文字。舞以健身,文以怡情,期待动静相融,多彩余生。

临渭区文艺创作室三贤文苑编辑部

临渭区作家协会官方电子平台

主编:闵荣波

执行主编:李佳璐

篆刻:史建军

本期电子平台编辑:安辰

编辑部:张娟安辰

编辑邮箱:

qq.







































白癜疯
白癜风医院贵阳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104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