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吃涮羊肉了

说起内蒙古美食,你都会想到哪些?烧卖、羊杂碎、焙子、莜面、奶茶、手扒肉……

当然,绝对少不了我大内蒙的涮羊肉~

底料入锅,加水,待水沸腾,将肉片放入锅中,肉退去红色即可捞出,蘸酱、入口……(味道自行回味,说出来就没味道了)

如今,人们吃火锅更多的是去饭店吃,每人一个小锅,汤底也有清汤、菌汤、辣汤、番茄汤等可选;或者三四个人的话点一个鸳鸯锅,一半清汤一半麻辣。(小优个人觉得,辣汤才够味够劲儿!)

你可以涮羊肉,也可以涮肥牛,肉品种类丰富,有羔羊肉、精品肥牛、S外脊、上脑……(小优实在写不出来了,因为每次都是只负责吃,至于吃什么,不在乎!想到这些也算奇迹了~);还有其他肉食,比如各种鱼,以及鱼滑、虾滑和各种丸。

菜的种类就更多了,有传统的生菜、油麦菜、白菜、香菜(好多人不喜欢)、豆腐、冬瓜、红薯……也有“新兴的”藕片、山药、豆油皮、青笋……

饭店会提供小料(花钱的与不花钱的),还有其他一些佐食,像糖蒜、腌菜、凉菜、水果等。

记得小时候,涮羊肉是在家里吃。一个铜锅,下层烧炭,中层冒气,上层冒烟;只涮一种羊肉,或是自家切好的或是买来的羊肉片;菜品基本就是传统那几样,香菜、白菜、生菜、油麦菜、菠菜、蘑菇、豆腐、红薯、粉条;有时也会放一些鱼丸、虾丸之类的。

锅中加入切好的葱姜蒜,加水煮沸,食材便可下锅;一家人围着一个铜锅,爸爸负责往锅里加肉,妈妈负责加菜,孩子负责给每个人的碗里加买来的蘸料;肉一变色,爸爸便会嘱咐大家赶快吃肉;吃得快到尾声时,再往锅里煮一些面,这一顿饭,有肉、有菜、有面食,吃得好不快乐!

记忆里的童年,最爱吃的就是涮羊肉了!

说起涮羊肉,怎么吃、去哪吃大家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涮羊肉的起源传说你知道吗?

元代说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此时忽必烈饥饿难捱,便一边命令军队开拔,一边叫嚷:“拿羊肉来!”要吃清炖羊肉是来不及了,伙夫知道,忽必烈脾气暴躁,弄不好要丢脑袋。于是他手急眼快,赶紧切了一些薄薄的肉片,放到滚开的锅里。一看肉片变了色,就赶紧捞出来,然后撒上盐末、葱花、姜末等佐料,给忽必烈端了上去。忽必烈抓起肉片,吃在口里,连说:“好吃,好吃!”一连吃了几碗。然后翻身上马,带领军队打仗去了。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举行庆功宴时,忽必烈特地点了战前吃的那顿羊肉片。这回伙夫精心选择了羊肉,切得更加仔细,又增加佐料。让将士们围着大锅涮起了肉片。这一下吃得众人眉开眼笑,忽必烈更是赞不绝口。一个伙夫说:“此菜尚无名字,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肉片,一边笑着说:“我看就叫它‘涮羊肉’吧。”于是,现在倍受人们欢迎的佳肴“涮羊肉”就诞生了。

清初说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举办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

据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了太监,从宫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这道美食传至民间,得以在都市名菜馆中出售,为普通百姓享用。

很多人都喜欢涮羊肉时喝些汤,认为涮了这么多,汤里面都是精华,其实——涮羊肉的汤不能喝!

很多人认为涮羊肉锅里集中了涮料、羊肉、蔬菜的精华,味道非常鲜美也很有营养。其实恰恰相反。同一锅汤经过高温反复煮沸,有的营养物质不仅已经被破坏了,而且还能形成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经过多次沸腾的汤实际如同蒸馒头的蒸锅水一样,而不喝蒸锅水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常识。

另外,吃一次涮羊肉一般需要1小时以上,很多食品在高温中长时间煮沸,彼此间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有关研究已证明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对人体有害,并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记得不要喝汤了哟~

赞赏

长按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99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