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娃娃
谈到取得的成绩,于俊生说:“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帮乡亲们致富,我高兴!这就是我工作的最大追求”
近年来,于俊生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新式蔬菜大棚的基础上,还倾力帮助农民解决蔬菜种植品种单一等问题她先后和县农业局、县科委、天津农学院、天津农科院合作了秸秆反应堆实验、甜瓜反季节栽培实验示范、设施果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甜瓜枯萎病的防治试验等,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和县科技进步奖
良王庄乡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但是由于生产设施落后,导致蔬菜种植效益不高,农民还停留在较低级的蔬菜大棚和露地生产油麦菜如何做好吃阶段2008年,该乡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先后组织农民代表到寿光等地参观新式蔬菜大棚,鼓励农民发展新式大棚蔬菜种植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加之一次性投入资金比较多,许多农民发展新式蔬菜大棚的积极性不高这让于俊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本地农民尽快接纳这条致富途径,她时常入农户、到田头,苦口婆心地给农民详细算经济账,讲解新式蔬菜大棚的效益和发展前景,逐渐转变了人们的种植观念
于俊生,1993年毕业于天津农学院园艺系,同年分配到静海县府君庙乡林业站工作,2001年合乡并镇后,成为良王庄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先后担任乡农经站站长、花卉公司技术员、林业站站长等职务作为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娃娃,她深知农民种田的艰清炒油麦菜怎么做辛和增收的困难,特别是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渴求,时时触动着她的内心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在这个岗位上就要踏踏实实地为农民服务,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尝到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这是静海县良王庄乡林业站站长于俊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正是凭着对当地父老乡亲的这份深厚感情,于俊生十几年如一日,立足本岗、脚踏实地,把大批实用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增收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为推进全乡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于站长从不像一个干部,干起活来比我们有些农民的媳妇还泼辣在黄瓜、茄子嫁接,西红柿、辣椒整枝时,她长时间坚守在高温高湿的棚内,手把手地教农民操作技术,渴了就和大伙儿一起在田间喝家常菜油麦菜口凉水在大棚里做试验数据统计时,要经常承受夏季30℃以上的高温,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正是通过在一线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她试种的新式蔬菜大棚获得丰收,当年每个大棚收入达到4万余元于俊生首炮打响,印证了她的倡导是对的,农民从此心里也有了底,新式蔬菜大棚在全乡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目前,该乡新式蔬菜大棚达到200多个,总面积将近770亩
“我的所学,一定要有用武之地不然,就对不起这里的父老乡亲”于俊生经常这样勉励自己从上班第一天起,她就将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在要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农民,提高农民种田效益,让农民吃上科技饭、过上富裕生活
方向对不对,实践是关键为更好地做好示范推广,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她说油麦菜的营养成分表服家人带头承包5个蔬菜大棚,并将其作为实验场地,同农民一起摸索蔬菜种植技术,总结大棚管理经验在进行蔬菜育苗时,她亲自上手,将拌有粪便的营养土装进一个个营养钵里闻着阵阵臭气,她从没说过脏叫过苦
提起发展新式蔬菜大棚,正在大棚内忙着收割油麦菜的王家院村农民刘永贤夫妻俩儿抢着说:“俺家原先都是老式大棚和露地种植,一年收入也就是万八千元在于站长的引领和示范下,俺家现在发展新式蔬菜大棚7个,收了菜在自家门口就有天津、北京、长春、哈尔滨的客户上门收购,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俺们可尝到了新式蔬菜大棚种植的甜头,这都多亏了于站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zf/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