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天水晚报记者1公斤菜心只卖5元钱市

点击上方蓝字   时下正是蔬菜快速生长的季节,而菜农们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为辛苦的时期。8月3日,记者来到秦州区太京镇郑家磨村马家窑,在当地一位菜农的家里,与他们一道种菜、收菜、卖菜,亲身感受了他们不同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第一天

上午:种菜

  8月2日,我初次见到赵小军、胡丽会夫妇的时候,他们正在自家蔬菜大棚里收割刚长好的蔬菜,这对夫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憨厚、老实、衣着朴素,但言语间却有太多客气。当我说明来意之后,他们犹豫了好半天才答应,后来便约好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在他们家菜地碰面。

  8月3日上午6点,当很多人还在沉睡的时候,我已经来到了赵小军家的蔬菜大棚里。赵小军的妻子胡丽会正在前一天刚收割完蔬菜的地里捡拾枯黄的菜叶,她告诉我,赵小军去市上卖菜了,一会就回来。说话间,她找来一件赵小军穿过的旧衣服,让我穿上先跟着她捡拾菜叶。

捡拾菜叶

  胡丽会告诉我,他们家有两个蔬菜大棚,一共4亩菜地,种着油麦菜、菜心、茼蒿、油菜四种蔬菜。夏季气温高,蔬菜生长快,一般1个月1茬;冬季是蔬菜生长的缓慢期,一般3个月1茬,平均一年能收割6茬。

  捡拾菜叶既不是体力活,也不需要技术,没费多少功夫,空地里的菜叶已经被我们清理地差不多了。这时,赵小军也从市上卖完菜回来了,他看上去有些疲惫。我本来以为他要先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说:“哪有时间休息啊,今天上午要在前一天收割完菜的空地上种菜,下午要收割长好的蔬菜,时间紧得很呢!”

  于是,在赵小军的指挥下,我开始跟着他种菜,胡丽会则负责拔掉菜地里的野草。

平整土地

  从早上7点多开始,我就跟着赵小军一遍又一遍地用旋耕机犁地、用锄头培土,等将土地完全整理平整并撒上种子的时候,已经接近9点了。此时,太阳透过塑料大棚照进菜地里,长势良好的蔬菜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我在干了一个多小时的体力活后,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休息了一会之后,我们又开始给新种植的菜施肥。赵小军告诉我,施肥和撒种一样,一定要撒均匀,这样长出来的蔬菜个头才能一样大,既茂盛又整齐。施完肥后,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我们又去村里的河边取水浇菜。“现在天气很热,要经常给菜浇水,但是近些年天气干旱,村子里的井都干了,只能去河边取水了。”说这些话的时候,赵小军显得有些无奈。

给菜地浇水

  给所有的菜地浇过水之后,我和赵小军又帮助胡丽会锄草,等所有的一切都忙完,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此时,大棚里的温度早已超过了35度,经过一上午的劳动,我早已饿得两眼昏花、浑身无力,加上闷热的环境,我真有点吃不消了。赵小军夫妇看上去也有些累,不断擦拭着额头上渗出的汗水,而他们的衣服和我的一样,早被汗水浸透了。

  下午2点,吃过午饭后,我本以为能好好休息一下了,可赵小军却告诉我,最多只能休息两个小时,下午4点要开始收菜。

 下午:收菜

  下午4点,,我们开始了收菜的工作。根据赵小军的安排,今天收的菜主要是菜心,因为有一大片菜心几天前就已经长好了,如果不尽快摘的话,菜就会变老。

将采摘下来的菜心整理装箱

  菜心很脆,需要弯下腰,用小刀在其根部一颗一颗地轻轻采割。看似简单的工作,干起来却很难,没干多久,我便腰酸背痛,额头上直冒汗珠了。赵小军经过了中午短暂的休息,精神明显比上午好了许多。只见他与妻子动作娴熟地采摘着每一颗菜心,然后又将采摘好的菜心整齐地码放到提前准备好的箱子中,速度比我快了很多。

  下午5点多的时候,赵小军快70岁的父亲也加入到了我们收菜的行列中。赵小军说,他的父亲经常会帮助他们干农活,孩子们放假了也会来地里帮忙。

  收菜的间隙,赵小军与我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他们家一共6口人,有两个孩子,父母也都健在,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菜,一年下来大概能收入两三万。他说,像他们这样的菜农,一年四季,无论风霜雪雨,每天都得忙活,但收入并不是很高。“我们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会多一些,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孩子要上学,老人也需要照顾,还是在自家门口干点营生比较妥当。”相比赵小军沉稳的性格,胡丽会显得更健谈一些,她看到赵小军与我聊天,便也凑上来和我们聊了起来。

撒化肥

  就这样,收菜的工作从下午4点一直持续到了晚上9点多,这个过程虽然很长也很辛苦,但看到一捆捆整齐的蔬菜被码放到菜箱里的时候,我们都由衷地露出了微笑,突然觉得一下午的劳作与辛苦很值。

  回到赵小军家的时候,他15岁的大女儿已经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等着我们,而上初中的小儿子也盛好了洗漱用的水。等我们吃完饭,将蔬菜装到三轮车上的时候,已是深夜11点多了。此时,赵小军再一次认真清点了一遍第二天要出售的八箱蔬菜,然后关上灯,满意地睡了。

第二天

凌晨:卖菜

  4日,凌晨2点,当我还在梦乡的时候,赵小军的闹钟准时响起。他叫醒我说,该去菜市场了,去菜市场一定要趁早,否则就没好位置了。

  我们简单地洗漱了一番,便驾驶着满载着蔬菜的三轮车朝15公里外的市区方向驶去。大概在凌晨2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位于秦州区天水郡的瀛池果蔬批发市场,并抢占到了一块有利的地方,然后开始耐心等待客商的光顾。

凌晨2点半,我们到达瀛池果蔬批发市场

  “我的菜主要是卖给菜贩们,但其实我更喜欢自己去卖菜,可白天要种菜、收菜,没时间呀!”赵小军告诉我,将菜直接卖给市民肯定要比卖给菜贩获得的利润大一些,但他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去叫卖,因此,只能将菜出售给菜贩。

  在等顾客的空闲时间里,我们和周围的几个菜农聊了起来。有一位将近70岁的大爷,他的三轮车上装满了萝卜,大爷告诉我,他姓张,是太京镇人,已经种了快10年的蔬菜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外地菜的冲击,他的菜很难卖。我问赵小军,如果菜卖不完怎么办?他有些无奈地告诉我,倒掉。赵小军说,现在天热,菜的保质期又短,菜农们没有可以冷藏的地方,只能将卖不完的菜倒掉,否则坏了更难处理。

  凌晨4点半的时候,我们终于等来了第一位客商,最终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卖给了他22.5公斤菜心(我后来在市场上了解到,市场上出售的菜心每公斤在8—10元之间),而赵小军的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或许是运气比较好的缘故,早上6点多的时候,我们卖光了所有的菜心。赵小军告诉我,今天一共拉了90公斤菜心,以平均每公斤5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算下来收入有多元。其实,这样的收入已经算是很高了,如果菜价不好或者是在其他季节的时候,几天加起来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收入。

  看着用劳动所得换来的钞票,赵小军脸上的困顿、疲乏及凌晨等待顾客时的焦虑仿佛立刻消失了,他同我握手道别,然后骑着那辆空空的三轮车从市场里驶了出去。而此时,天空已经完全亮了。

劳动结束,一起合个影

记者手记

当菜农 累并快乐着

其实对于体验当菜农,我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相反,在前往菜地的路上,一想起要在菜地上待好长一段时间并且还要熬夜,情绪立马变得失落起来。然而,随着与赵小军和胡丽会渐渐熟悉了起来,并且慢慢适应了眼前的工作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在田地里劳动真的是一件可以让人快乐的事情。

  赵小军今年39岁、胡丽会36岁,他们已经种了4年的菜。在当地菜农眼中,他们算不上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手,但却是很勤奋的一对。我不懂如何锄草,赵小军和胡丽会教给我;我不懂如何旋耕,他们会示范给我;我不懂如何正确采摘蔬菜,他们一遍遍讲给我听……最后,当我发现自己已经慢慢融入到田地间,并且很好地掌握了一些种菜要领的时候,之前的那种失落感顿时没有了。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一捆捆蔬菜被整齐地码放在菜箱里,并在市场上出售给客商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充实和快乐。

  我曾问过赵小军,既然菜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种菜,他的回答是他喜欢种菜,种菜能让他感觉到快乐,但是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就只有两三万的收入,实在也很无奈。菜农们一年四季都在忙,播种、施肥、浇水再加上人工,真的是付出了很多,可是种出的菜每公斤的售价却只是市场价格的一半左右,确实也挺让人辛酸的。

  在当菜农的24小时里,我至少有18小时以上的时间是在田地间与菜市场度过的,我亲身体验了菜农们的不易,也更懂得了珍惜。

  是的,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我们看到的只是摆上餐桌的美味,可是又有几人能体味到其中的艰辛。所以,让我们向赵小军这样的劳动者致以谢意,因为正是他们用辛劳的汗水浇灌出新鲜的蔬菜,用勤劳的双手带给我们味觉上的享受。希望我们的身边能够少一些浪费的现象,让我们去尊重每一位农民的劳动成果。

记者/张小龙

总监制:丰艺明本期责编:姚宇编辑:黄虹

赞赏

长按







































什么叫做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103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