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转十大食品安全谣言,哪个让你
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已经成为网络虚假信息的重灾区。过去的年,你的朋友圈被哪些谣言刷屏?
这里汇总了年十大食品安全谣言,帮你识破真相!
1紫菜是塑料做的?
谣言内容:年2月开始,大量“塑料紫菜”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有人将紫菜泡水撕扯,继而用火烧,称某品牌的紫菜很难扯断,点燃后还有刺鼻的味道,是“废塑料袋做的”。
网传视频截图
真相:紫菜与塑料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一般人不可能分辨不出来。视频中所说的很难撕开,可能因为一是由于品种、品质不同,紫菜本身的韧性也不同,有些紫菜可能韧性较高,二是如果泡水的温度较低,也会使紫菜不容易被撕开。但是无论怎样,紫菜的韧性肯定远远低于黑色塑料袋。至于气味,紫菜本身就有一点所谓“腥臭味”,这是紫菜作为水产品自身的味道,很多水产品都有这种味道,还有人认为这是“海洋的味道”。而点燃后,紫菜因含有蛋白质,会有烧焦蛋白质的气味,但是与塑料燃烧的味道截然不同。
此外,经公安机关侦查,已抓获涉嫌以“塑料紫菜”视频敲诈勒索的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在食用某食品公司生产的紫菜后,自我猜疑紫菜是塑料做的,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录制“紫菜是塑料做的”视频并发布朋友圈,还主动联系被害公司,索要人民币10万元。福建一地方法院在年11月底一审判决其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其他一些制谣传谣者,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惩处。
2大米是塑料做的?
谣言内容: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媒体报道揭穿谣言
真相:塑料真是食品造假谣言中最常用的原料了。可是塑料的价格其实超过很多食品,为什么造谣者总是让人用高成本的塑料去造更便宜的食品呢?真是让人想不通。目前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塑料比大米贵多了,谁会傻到用塑料去冒充大米呢?
“塑料大米”其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谣言了。早在年,国内外社交媒体就曾出现过“中国制造‘塑料大米”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都指出,所谓“塑料大米”并非被当作食物。
塑料行业人士表示,视频中所用的设备是塑料行业中很常见的塑料造粒机,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
3面粉里洗出胶?
谣言内容:在一则视频中,一位四川阿姨用水不断冲洗面粉,最后剩下一些不溶于水的粘稠的物质。这位阿姨言之凿凿地说,这是“胶”,要告诉亲戚以后不要买面粉了。
网传视频截图
真相:这个前天已经辟谣过了,详见《挂面洗出“胶”?真相竟然是……》,实锤视频科学粉碎谣言。
在此小编想说,阿姨,那是面筋啊。面筋面筋面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面粉里除了淀粉等之外,还含有10%左右(依小麦品种不同,面粉中蛋白质含量可在6-14%之间波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水洗后不能溶于水,也不会被冲洗掉,就是视频中黏黏的面筋了。小编小时候,都是用面粉中洗出的面筋来粘知了的。
除了面粉,也有说面条洗出胶,不能吃的。和这个谣言是一样一样的,不多说了。
阿姨您是南方人,可能对面粉了解少,可是南方的大米也有蛋白质呀,如果把大米磨成粉洗洗,也能洗出“胶”。
4“地沟油被金龙鱼回收”?
谣言内容年5月份,一段“地沟油被金龙鱼回收”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传播,称金龙鱼母公司收购地沟油。
真相:视频其实源自年人民网记者一篇“地沟油去哪儿了”的失实报道。经政府有关部门年5月最终调查确认,该视频中所说的“地沟油被金龙鱼回收”一事纯属子虚乌有,该记者也已经在人民网首页就该错误公开道歉。
而年5月,这段视频又被人翻出来恶意传播。益海嘉里已于年5月发出严正声明,悬赏万,并向有关部门报案。同年7月两名涉嫌传谣者已被警方刑拘。
5无国标代码的酱油会致癌?
谣言内容一则网络流传的消息称,“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酿造酱油代码为GB。凡没有这个代码的酱油,都是化学黑焦糖勾兑产品,食用后使人患上肝癌!市场上所有酱油,不管是哪些名牌,只要没有这个代码一律不要购买!赶快转告亲友不要买,买了也要扔掉。”
GB是国家酿制酱油标准
真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标准管理处辟谣称,他们从未发布过与网传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闻。
实际上,GB是国家质量监督局于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酿造酱油》标准,其中规定,酿造酱油是以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使用符合标准的酿造用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符合标准的酿造酱油才能标注“GB”。
酱油除了酿造酱油,还有配制酱油。配制酱油的主要原料还是酿造酱油,只是出于改变风味、降低成本等需求,多了一些其他加工工序和添加剂。市场上不少饺子酱油、海鲜酱油、老抽等都属于配制酱油。这些配制酱油,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就没有问题。
至于进口酿造酱油,也不使用我国的国家标准,因此也未标识“GB”。但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只有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才允许进口,所以超市里买得到的进口酱油一定是安全的。
谣言中的“化学黑焦糖勾兑”其实是指向酱油添加剂焦糖色中含有的“4-甲基咪唑”。配制酱油中普遍会用到一种可增加酱油色泽的添加剂——“焦糖色”,而这种添加剂中含有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性分类中,4-甲基咪唑是2B级,即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
6肉松是棉花做的?
谣言内容在网络热传的视频中,一名男子声称自己买了肉松汉堡,上面的肉松是棉花做的,能点着,泡过水居然撕不烂,号召大家转发分享。而在网上,这个视频已经衍生出N个版本。
媒体报道网传视频
真相:肉松是用肉作为主要原料,经煮制、搓松等工序后制成的肌纤维蓬松絮状的肉制品,所以用水洗后呈现白色絮状物是正常现象。虽然看起来很像棉花,但不能直接认为肉松就是棉花。
另外,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很容易被点燃,燃烧的时候一般会有一股焦煳味。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也可以直接点燃,但并不会有焦煳味。
另外最重要的是,肉松和棉花的口感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肉松是是一种肌肉纤维,轻轻一咬就会融化,很松软,而棉花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膳食纤维,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只凭这一点我们也能轻易地区分肉松和棉花。
7桃子西瓜同食有剧毒
谣言内容:炎炎夏日,吃个西瓜解暑是最爽的了。夏天也是桃子上市的季节。但是一条朋友圈消息吓人一条:“温馨提示:最近各地区高温持续,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细节,千万记住桃子不能与西瓜一起吃,产生剧毒性。医生说,桃子与西瓜一起服用,会马上丧命……”
西瓜和桃子表示很无辜
真相:小编问了医生朋友,他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而且小编夏天也经常西瓜桃子一起吃,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据营养学者介绍,桃子和西瓜两种水果在营养成分上相差不大,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糖,还含有一些维生素、蛋白质等常见成分。同食后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不过要减肥的人可不能吃太多,因为这些水果的糖分含量真是不低。
食物相克的理论可以说是中国悠久的“传统”了。网上也流传甚广,不时就会有一对食物不能同时吃的谣言火起来。而这些谣言也都早已被辟谣,要么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要么就是需要短时间内超大量食用(通常是几十上百斤这种不可能一次吃完的量)才可能产生足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毒素。
8用死猪死羊做火腿肠
谣言内容: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中,把整只死羊、死猪放进机器里搅成碎肉并“加水,加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做成肉泥”,然后制作成火腿肠。
谣言视频截图
真相:这是一段拼接的视频。“把死猪死羊搅碎”其实是无害化处理的一个流程。把无害化处理的流程,拼接到火腿肠加工的流程上来,使人误以为是连续的。
在养殖业中,难免有非正常死亡的动物,这些动物可能携带着各种病原体,不能直接丢弃。在大规模的养殖中,农场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的流程,就是把动物打碎,高温杀菌,然后发酵处理成为肥料。随着对环保的重视,不仅在发达国家有这样的处理方式,中国也开始推行。
不能排除有部分奸商把病死动物肉加工后出售的可能。但是肯定不会是像视频中一样连毛皮带骨头一起搅碎,这样后期分离基本上不可能。造谣者估计是童话故事看多了,以为真的有把活羊赶进去,直接出来火腿肠的机器。
9杨梅注胶?
谣言内容:6、7月份,正是杨梅新鲜上市的时候,年6月,网络上却出现了一条“注胶杨梅”的视频。
谣言视频截图
视频中,一名女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女子在视频中说道:“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摸都摸不动,是胶呢。你们买杨梅一定要注意了”
真相:杨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物质。视频中被捏碎剩下的,正是这不到10%的物质中不溶于水的部分。并不是什么“胶”。
事实上,为杨梅注胶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杨梅因为没有外果皮的保护,极不耐储藏,很容易受伤和腐烂。杨梅在常温下放一天就会变色,第二天就会变味。杨梅采收后,要尽量避免挤压和减少手工操作,并尽快在低温下贮藏。所以,如果给每个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杨梅本身也经不起这种“折腾”。对于果农来说,杨梅注胶完全得不偿失,没有人会这么干。
10空心菜是毒中之王?
谣言内容:朋友圈盛传的一则消息称:“空心菜千万别吃,因为空心菜在所有绿叶蔬菜里,是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一种,尤其是空心管,里面更是藏着看不见的重金属,是蔬菜里的‘毒中之王’,国外种植空心菜主要是为净化土壤……”
空心菜:这个锅我们不背
真相: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成为环境污染物的情况下,任何一种蔬菜都不可避免的会被环境中的污染物污染,空心菜也不例外。一些研究发现空心菜对于某些重金属,如铅,的确有比较强的富集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空心菜对所有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都最强。有研究发现,油麦菜对镉的富集能力就比空心菜强。
更重要的是,重金属富集能量强也不一定意味着它所含的重金属就一定超标。重金属含量高低、是否超标,还得看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只要环境中重金属不超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重金属不超标,基本就不用担心。
一些西方国家也确实不怎么吃空心菜。但是,这个只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同而已。而用空心菜吸附重金属、净化水源,目前确实有科学家在做探索研究,不过,这些研究大多还在尝试阶段。
订阅
获取更多科学健康知识!
益嘉美食生活家粉丝福利点击此处留言
写下你期待在新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zf/1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