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麦菜营养丰富,在我国多地均有广泛栽培。但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病害,不仅危害油麦菜的正常生长,还会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降低种植收益。
因此,了解及辨别油麦菜常见病害,及时有效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是种植油麦菜的关键。
一、霜霉病
发病条件:
土质粘重、地势低洼、阴雨连绵、浇水过多、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较大、植株间距较小、通风透气性较差、缺少光照、中耕除草不及时、氮肥过量等因素都会引起霜霉病的高发。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0℃。
发病症状:
幼苗发病,可造成幼苗退绿发黄,萎蔫枯死;
成株染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呈淡黄色,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部病斑上生有白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上部也会出现白色霉层。进一步发展后,病斑连片,呈黄褐色,导致叶片枯死。如防治不及时,病菌会浸染茎部,出现黑茎,后期茎部枯死。
防治方法:
1.防治霜霉病应遵循农业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原则。要尽量选择地势偏高或平坦、土质疏松,病害较少、发病率较低的地块,提高灌排水能力。
2.优选抗病品种,合理控制好栽培密度,适时间苗补苗,及时中耕除草,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能,利于采光透气。遇到连日阴雨或雨水较多季节,要及时排水排涝,以降低田间湿度。要小浇水,严禁大水漫灌。
3.增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均衡追肥,不偏施氮肥,合理施用含腐殖酸、高钾高钙套餐肥来增强植株抗病抗逆性。
4.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40%的百菌清烟剂,也可以选择49%可湿性粉剂烯酰·锰锌、72%可湿性粉剂霜脲·锰锌、每升克的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每升克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进行喷雾,需要注意的是应轮换的使用。
二、白粉病
发病条件:
油麦菜白粉病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状态在棚室内活体莴苣属寄主上越冬。
翌春5-6月,白粉病病菌放射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从下位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在叶面产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白色粉霉斑融合成一片,造成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引起叶片变黄或枯萎。后期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油麦菜生长后期叶片邹缩主要由白粉病引起,严重影响油麦菜外观及售价。
防控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加中耕次数,降低田间湿度。实行沟灌,避免漫灌;加强排水,避免田间积水或土壤过湿。分苗、定苗时发现病株要淘汰,带出田外深埋。及时打掉病、老叶片并烧毁;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油麦菜发生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或10%氟硅唑水乳剂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乳剂倍液喷雾防治。
三、褐斑病
发病条件:
主要发病条件有春夏交替时温暖湿润,秋季多雾、多雨、多露;夏季高温,空气湿度较大,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易造成病害高发。
同时,养分不足,植株生长较弱,或氮肥过量,施肥过多造成植株徒长也会引发病害的高发。
发病症状:
发病后,叶片表面出现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直径2-10mm,呈浅褐色。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至暗褐色。后期病斑逐渐扩大连成片状,湿度较大时病斑上生有灰色霉状物,叶片枯萎变干死亡。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带出田外集中做无害化处理。
2.科学浇水施肥,浇水宜在早晨或上午进行,避免大水漫灌。高温高湿天气要少施或不施氮肥,并要适量追施磷、钾套餐肥,促进植株长势健壮,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3.发病后,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喷施防治。
四、黑斑病
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遇高温、高湿易流行,特别是经常大水漫灌或连阴雨天后扩展迅速,缺肥缺水,植株长势差发病重。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具有轮纹。
防治方法:
1.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套餐肥,适时适量浇水。
2.棚室栽培在温度允许条件下,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
3.发病初期可采用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啶氧菌酯悬浮剂-倍液;50%噻菌灵悬浮剂-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4.田间病株较多时要加强防治,可采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兑水喷雾防治,视病情5-7天喷1次。
五、锈病
发病条件:
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温暖地区以夏孢子越冬。翌春冬孢子萌发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直接侵入。
昼夜温差大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夏季高温、多雨发病重。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浅黄色至橘红色的孢子器,叶背产生隆起的的小疱,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枯黄死亡。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深翻土壤,适当密植,雨后及时排水。
2.田间发病前注意施药预防,可采用杀菌剂进行防治: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兑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3.田间发现病情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20%唑菌胺酯水分散性粒剂-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兑水40kg/亩,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1次。
六、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或带菌种子越冬,条件适宜时从叶片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并形成系统侵染,靠带菌种子及借雨水或昆虫及带菌肥料传播扩展。
高温高湿有利该病发生,适温为25-26℃,最高38℃,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油麦菜叶片,起初在叶上现橘红色近圆形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橘红色至暗褐色坏死斑,略凹陷,后期易破裂穿孔,严重时叶上布满病斑或多个病斑融合,致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播前种子用种子重量0.3%的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拌种。
2.施用生物有机肥(勒夫蓝桶肥+肥精灵)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要特别注意通风散湿,防止湿度过高或持续时间长。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喷洒20%噻菌铜悬浮剂倍液或47%氧氯铜可湿性粉剂倍液、20%叶枯唑倍液。
勒夫,更了解作物的营养需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zf/1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