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稀大窝栽培技术,专家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马铃薯组培苗平均单株结薯1~2粒,生产上常通过加大移栽密度来提高产量,但高密度移栽会带来组培苗需求量大、植株间通风透气差、植株不能充分生长、原原种个头小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存活率,一般在移栽前额外进行1次壮苗培养,但壮苗培养相对常规扩繁成本有所增加。壮苗移栽因顶端优势强,植株分枝少,导致单株结薯较少。此外目前的通用做法还有扩繁培养基利用不充分、生长期营养液配制复杂等问题。
近几年,绵阳市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及研究,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过程的脱毒苗快繁等关键技术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马铃薯原原种“稀大窝”栽培技术,该技术大大简化了操作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原原种产量及单粒薯质量。
1、“稀大窝”栽培技术特点1.1组培苗扩繁技术优化改传统接种密度15~20株/瓶为30~40株/瓶,且移栽前省去壮苗培养环节,采用留茬接种技术剪下茎段平摆瓶内即可。1瓶母苗可反复剪苗2~3次,大大提高了扩繁效率、培养基利用率,降低了用电成本及培养空间,从而节省马铃薯组培快繁环节的成本。
1.2移栽“中弱苗”因接种密度高,移栽前省去壮苗培养环节,故移栽苗多为“中弱苗”。只要做好炼苗工作及苗期管理,“中弱苗”存活率和壮苗相当,且“中弱苗”移栽存活后,苗顶端一般枯萎,而侧芽萌发,单株分枝数从1~2个增加到2~4个,从而提高单株结薯个数。
1.3增大株行距、多株扦插改传统株行距(5~10)cm×(5~10)cm为10cm×30cm,改单株扦插为3~4株扦插,保证苗床通风透气,为植株生长提供充分空间,有利于中期培土、病害防控。
植株结薯数及薯块大小大幅提高,单窝结薯数从1~2粒提高到15~25粒,平均单粒薯质量从1.5~3.0g提高到4~6g;在单位面积原原种个数不减少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原原种质量,有利于后继原种生产。
1.4优化施肥技术施肥采用浇灌及撒施方式,肥料种类由自配营养液改为全营养水溶性肥、生物有机肥及硫酸钾型复合肥,节省了配制营养液的繁琐步骤,便于一般工人操作,且增施了生物有机肥,可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原原种产量。
2、“稀大窝”栽培要点2.1脱毒苗快繁采用MS培养基+3×10-3mg/L多效唑,接种密度为35~40株/瓶,在25℃,lx,16h/8h光周期下培养,20d左右继代1次。采用留茬接种技术,即接种时母苗基部留一个茎节不剪,继续培养。接种时,剪下的茎段无需插到培养基上,均匀摆在培养基面上即可。扩繁培养基要求硬度偏软,以利于茎段生根及腋芽萌发。移栽前无需壮苗培养。
2.2炼苗及移栽2月上中旬,组培苗转移到有散射光的室内,在常温下揭盖炼苗2~3d。炼苗结束后,在流水下洗净组培苗上的培养基,并轻轻扯去老根。洗净的组培苗在生根剂(15mg/LIBA+10mg/LNAA+多菌灵倍液)里浸泡30min。栽培基质为蛭石、珍珠岩及椰糠,配比为4∶1∶5,多株移栽,移栽完后浇足定根水。
2.3生长期管理①浇水。要求前期稍勤,保持厢面湿润,以利于组培苗生根,提高存活率。后期植株根系发达,浇水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移栽后1~2周浇水1次,封垄后,保墒能力增强,1个月左右浇水1次。
②补苗。为保证齐苗,移栽后3周左右,剪大棚里长势较好的组培苗补死苗、漏苗。剪下的茎段长4~7cm,带有5片以上叶片,在生根剂(配方同上)中浸泡5~10min后,即可栽插,栽完后浇足水。
③施肥。因组培苗较弱,加上栽培基质养分不足,故生长期养分主要靠后期追肥。组培苗移栽2周后浇灌1‰全营养水溶性肥+1‰生物有机肥;4周后浇灌2‰全营养水溶性肥料+2‰生物有机菌肥;6周后按20kg/m2撒施常规复合肥,并浇水。
④培土。组培苗移栽后4~5周,株高15cm左右,封厢前,结合除草,将苗两边的基质往中间培,以提高结薯节位,有利于匍匐茎萌发生长,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气性,降低环境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⑤控苗。当营养生长过旺,封垄前需及时控苗。一般在培土后1~2周,株高20~25cm,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倍液控制株高,以利于营养物质往下输送,促种薯膨大。
⑥病虫害防治。“稀大窝”栽培技术因植株间通风透气效果好,病害较轻,一般做好预防即可,主要防治晚疫病。组培苗移栽后2~3周,喷施保护剂如代森锰锌,间隔7~10d后喷施防治剂如金雷(精甲霜·锰锌)、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整个生育期用药3~4次,药剂交替使用。虫害有蚜虫、斑潜蝇、蝼蛄、地老虎等。地上害虫防治可结合晚疫病防治同步进行;地下害虫防治可结合撒施肥料进行。
2.4收获贮藏一般叶片、茎秆2/3变黄,即可开始收获原原种。在收获前2周停止浇水施肥,以促进原原种表皮老化。收获时为防止损伤薯皮,及时剔除破薯、烂薯,挂好标签。原原种晾晒3~5d后,即可按大小分级,入冷库贮藏。贮藏期温度2~4℃,湿度85%~90%,注意通风换气。
刘丽芳,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薯类作物良种繁育与栽培研究
精彩回顾1、锐评
中国的菜价被低估了?!
2、十二月蔬菜种植指南!(推荐收藏)
3、身价上亿,却独爱种菜!离开硅谷开农场,5年建多座“学农花园”火爆全美!
4、年销售万、精品菜率达95%,但面对3.5米宽的山路,他们依然无助~
5、紫白菜、紫生菜、紫油麦菜...营养仅次于黑色的“紫”色蔬菜你知道多少?
动动手指,在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hq/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