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见报你说了算劳动节里请你当编辑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劳动节的第一天,《少年日报》小作家征文PK活动,如约与你相见。

经过编辑部老师们的精心筛选,以下16篇作文进入第一天的角逐。今天的投票将持续48小时。我们将根据得票数的多少,选出其中的前五名,刊登在《少年日报》5月的版面上。

快快为你喜欢的作文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恭喜今天入围得十六位同学。我们将为你们寄出《少年日报》的纪念证书和由东方梦工厂提供的奖品一份。请看到自己名字的同学尽快在后台回复你们的联系方式和寄件地址等信息,如果没有收到信息将视为自动放弃哦!

另外,没有看到自己大作的同学也不要担心,未来两天我们还将继续刊登大家的作品,请耐心等待哦!

01

爸爸的好帮手

今年的寒假是一个特别漫长的寒假,我第一次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在家呆那么长的时间。在这个难得的假期中,我学会了不少本领,我最喜欢的就是和爸爸一起包馄饨。

以前我只吃过阿娘和外婆包的馄饨,而这次寒假我才知道原来我爸爸也会包馄饨。我看他动作那么熟练,一个个包得飞快,我想是不是包馄饨特别简单,于是我就自告奋勇要给爸爸帮忙。

起初爸爸让我帮他放馅料,我学着他的样子把馄饨皮放平在左手手心,然后用筷子把肉馅放在馄饨皮中间,最后用手指蘸一点水涂在馄饨皮的四周就可以交给爸爸包了。

就这样我帮爸爸弄了好多个,但是我看着他把平平的馄饨皮在手上一折一弯就变成一个饱满的元宝,我就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让他教我怎么包馄饨。于是爸爸就手把手地教我包,一边还跟我说:先把皮对折,然后用食指沿着中间线一压,再一弯,把两个角粘住,这样一个漂亮的馄饨就包好了。我照着他的样子,包了好多次,但我的手指就是不听话,馄饨皮都被我拉破了,但是包出来时一个扁扁的“丑馄饨”,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对呢?

爸爸对我说:不要急,慢慢来,等你熟练了,就一定能包出漂亮的馄饨,你在弯的时候不要用力去拉馄饨皮,要轻轻的用馄饨皮画一个圈,就行了。

我照着爸爸说的方法,果然,馄饨皮没有再破,馄饨的样子也比之前的漂亮。在我还准备再接再厉的时候,我发现肉馅已经全都包完了。

这一顿我吃的可全部都是我自己包的馄饨哦,真是美味极了。

从这次之后,家里每次包馄饨,我都要帮忙一起包,大家都夸我是个能干的小帮手。

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一(2)班李奇宏

指导老师:方昕

02

芦苇叶的旅途

我是一张芦苇叶,生长在无边的芦苇塘里。忽然有一天,一双粗糙的大手把我采了下来。经过坐船坐车坐扁担的长途旅行,最后我躺进了一个竹篮里。

晃悠悠地来到一个水池边,一双大手帮我洗完澡后,一双粉嫩的小手轻轻捧起了我,小心翼翼的将我折叠成各种造型。在一个它们认为合适的姿势下,往我怀里塞米。可这双手太小了,经常一失手,就把我的造型弄坏,米也撒了一地。这时,我会听见一位老人的声音:“没关系,再来。”然后,我又重复了之前的经历……终于在我记不清的次数下,我被裹成了一个立体的三角,当然连带着塞进我怀里的米。接着,在那双大手的帮助下,这双粉嫩的小手,用细细的绳子把我牢牢捆住。最后,大手打开冒着热气的锅盖,小手把我往里一扔。我痛快地洗了个大桑拿。

记不清多久之后,我被捞了出来。身上的绳子解开了,怀里原本散开的米粒竟然紧紧团结在了一起!并散发着淡淡的芦苇叶的香气。接着,它被放在了一个漂亮的盘子里。而我,则被放进了存放干垃圾的垃圾桶里。

我听见一老一小的声音:

“宝宝好不好吃啊?”

“外婆,很好吃的。我自己包的粽子真好吃。”

这真是一对幸福的祖孙,我心想。而我,也完成了作为一张芦苇叶的使命,变成了一张使用过的粽叶。

虹口区广灵路小学一(2)班孙尤敏熹

文字指导老师:潘瑞华美术指导老师:沈馨竹

03

快乐的点心师

今年的寒假特别漫长,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所以每天只能宅在家里。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做寒假作业,我还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最让我骄傲的是,我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包馄饨,当了一回小小点心师。

妈妈买来了馄饨皮,剁好了菜肉馅,接下来就开始包馄饨啦。我小心翼翼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将馄饨皮摊开在左手心里,稳稳地托着,把窄的一面向着自己,宽的一面朝着外面。然后右手拿筷子轻轻夹一点馅,放到馄饨皮的中心。一旁的妈妈笑着提醒我,这个时候应该把馅归归拢不能让馅散开。我点了点头,接着在妈妈的引导下,将馄饨皮从下至上,包裹着馅慢慢地卷起,特别小心地不让馅从两边漏出来。卷完一圈后,我留出馄饨皮的上半部分,再将上半部分的馄饨皮向下卷,同时把两边的皮朝着自己的方向弯曲拗成弧形,哈哈,看着馄饨就要大功告成,我心里也乐滋滋的。最后,我又在皮的角上沾一点点清水,将左右两个角粘贴连接在一起,用力捏紧。哇!一个元宝似的大馄饨终于包好啦。

虽然一开始包得没有妈妈的好看,但是我已经学会了要点,接下来,我又尝试包了许多个,而且一个比一个包得熟练,一个比一个包得饱满呢,一旁的妈妈也看得眉开眼笑,直夸我聪明。

晚上,吃着自己亲手包的大馄饨,我心里感到像蜜一样甜!

普陀区平利路第一小学三(4)班叶嘉祺

指导老师:王立新

04

我和妈妈一起做包子

我很喜欢吃妈妈做的肉包,一直想着妈妈是怎么做出这么美味的包子呢,于是趁着周末有空的时候缠着妈妈带着我一起做一次包子。

做包子开始了,妈妈首先拿出做面食的板,取了三斤面粉和一点酵母,加了一些水搅拌,让面结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像一串串的葡萄一般。然后开始使劲儿地揉,把它揉成一个大块面团,再把面团放进锅里发酵。这时候的面团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静静地缩在锅底,妈妈说要等到面团发酵起来,做出的包子才会又软又蓬松,这样好吃。

下午一点左右,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一看,哇,面团如同一个小宝宝吹气球一般长了起来,一个上午就长到一两岁大了!我小心翼翼地碰一下,又软又Q弹,如同婴儿的小脸蛋!妈妈又把面揉了两下。咦,奇了,那面团一下子又缩回原状,好像之前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终于做包子了!妈妈开始做,我也学着做。妈妈擀面皮,我也擀面皮,只是一点儿也擀不好,有三角的、方的、带荷叶边儿的,五花八门。妈妈装馅儿,我也装馅儿,可是哪里装的好,也只不过是学着样儿,挖一勺馅儿装在皮里,有时太多,有时又少得可怜。妈妈开始往皮上打褶子时,我就像包饺子一般包,最后包出来的稀奇古怪,有的像块饼,有的像个大号的汤圆,有的又像顶给小精灵戴的帽子,比起妈妈包的那“俊俏”的包子,我的恐怕就是丑八怪了吧!

妈妈把我们包的包子放进锅里蒸,十几分钟后包子好了,我先拿了一个我自己包的包子,咬了一口。唔,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味道还是一级棒的呢!

经过了大约2个小时,我们做好了所有的包子。看着做好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松江区民乐学校五(2)班董笑寒

指导老师:王素凤

05

我解锁了包饺子的技能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假期显得特别的漫长。宅在家里没什么事情,我跟着奶奶解锁了包饺子的技能。

奶奶和好面,拌好饺子馅,我系好围裙,洗干净双手,万事俱备,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排排的“饺子兵”在我手下诞生!

只见奶奶捏了一小块面团放在面板上,沾上一点面粉,用手轻轻压一下,右手握住擀面杖压在面团上,左手抓着面团边,轻轻旋转,一张饺子皮就新鲜出炉了。我也左手抓面团,右手拿擀面杖,可是为什么我就是会压到手指呢?一着急,我就双手握着擀面杖压在面团上擀皮,虽然没有奶奶做出来的漂亮,但总算是做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张饺子皮。然后,我把饺子皮放在左手手心里,舀了一勺馅放到饺子皮中心;接着,用右手食指给饺子皮一圈沾点水;最后,小心翼翼地把饺子皮对折,再捏紧,一个小元宝似的饺子就大功告成啦!虽然,这个小元宝没有奶奶包的漂亮,但是,很快我就熟能生巧地擀皮、包饺子了。奶奶一个劲儿的夸我包得又快又好呢!

很快,我和奶奶包的饺子就整整齐齐的码放在锅摆上了。晚上,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知道我学会了自己擀皮包饺子,一边吃着美味的饺子一边夸奖我呢!

虽然病毒阻拦了我们回归校园的脚步,但是它阻挡不住我们求知的渴望。只要我们用心,生活中处处都有知识、时时都能解锁各种技能,加油!

上外附小三(4)班支峻轩

指导老师:夏敏

06

学会感恩热爱劳动

新冠疫情期间,宅在家的我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也通过新闻、网络等各种渠道看见了社会各界的人士以及家人对此次疫情的辛勤付出,使得我们可以在家安心防疫。

老师和爸爸妈妈时常教导我,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但也可以通过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求回报的付出。

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对我来说已经不在话下,宅家抗疫期间,我想解锁一些劳动新技能。于是我恳请妈妈教我做饭,虽然不能做很复杂的菜肴,但可以学习一些简便的菜式,在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没空忙碌晚餐的时候,为他们准备一顿晚饭。

淘米、煮饭虽看似简单,但妈妈除了教会了如何将米淘洗干净,还教了我一个小窍门,那就是淘完的米不能马上放入电饭煲去煮,要先放置1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饭会更好吃。我还学会了如何煎荷包蛋,蛋直接下锅是不正确的,这样的荷包蛋非常容易沾锅,要想不粘锅,要在鸡蛋下锅之前先在油里撒一点盐。生活中的小窍门还有很多,我还要不断学习。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通过家务劳动除了让我学会有感恩,同时也增强了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特殊时期收获特别的成长!

普陀区平利路第一小学三(3)班陈军

指导老师:钱智娟

07

疫情中的劳动少年

年春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使我整日闷在家里,但也让我解锁了许多劳动技能,做饭、洗衣、切菜……其中,我最喜欢的,就属扯拉条了!

那是个周末的晚上,我走过厨房,只见妈妈在扯一种类似面条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妈妈看到我疑惑的样子,笑着说:“这叫拉条,是一种面食。”拉条,听起来很好玩呀!在我的恳请下,妈妈同意教我。拿到这长长的拉条段,我干劲十足地扯起来。可是拉条并不好扯。我拿起拉条段,用力地一扯,谁知拉条没扯出来,拉条段却四分五裂,再扯几次,依然如此。我着急地直跺脚。

这时,我想到了妈妈,对呀,她可是行家!我忙转头看妈妈是如何扯的。只见她拿起拉条段,手轻轻一扯,快速抖动,拉条就扯好了,就这样一根根扯着,动作快而轻盈。在接受过妈妈的指点以后,我扯拉条的技术就提升多了。我不禁折服于她的技术,真是太高超了,她就是我心中的“劳模”!我学着妈妈的动作,轻轻扯开拉条,又加快频率,不停地抖动。果真扯出了细长而滑溜的拉条,我心花怒放,又一连扯了十几根,都那么均匀。妈妈也对我竖起拇指。

拉条煮好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喜悦极了。扯拉条也使我学会了做事要沉稳的道理,我乐在其中,真是太有意义了!

金山区学府小学五(4)班杨莹婧

指导老师:于雪艳

08

小厨师成长记

一场措不及防的疫情打乱了我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本应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学习,而此刻却只能“宅”在家中。五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应天天见到同学,珍惜这越来越短的相处缘分,而此刻我却只能“宅”在家中。“新冠”让我小学的最后一个寒假格外长,“新冠”让我开始了“空中课堂”的学习,“新冠”让我热爱劳动,渐渐成为了一名“小厨师”。

每天我最喜欢呆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书房,可以让我静心“空中课堂”的学习;还有一个就是厨房了,厨房以前对我来说就是食品加工厂,而我只是食客,我对做菜的态度也只是“想想”。这次宅在家里,大把的课余时间可以让我发挥。但对于厨艺“小白”,最是喜欢网上查资料,搜做法。

从简单的开始,不用油盐、不用生火、不用锅碗瓢盆。那就是做香蕉奶昔,香蕉和牛奶放到榨汁机里,接通电源,找个喜欢的杯子,大功告成,这个最受妹妹喜欢,喝一口说一声“太好喝了”,再配上她那萌哒哒的表情,让我信心十足。

隔两天后,我勇敢地以“大厨”而不是“食客”的身份走进了厨房。我怕被油烫着了,决定做凉拌莴笋,但我不知道切莴笋可是技术活,实际做起来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切得小嘛,会切到手,切大了嘛,又不好看。最终,作为“菜鸟“的我虽然小心翼翼,但还是切到了一次手,莴笋条也都像”黄山的怪石——形状各异“,奶奶看了哭笑不得。十分钟的调味后,这道”看似简单,却很有内涵“的菜经过总计30分钟的磨难后,终于端上了饭桌。

两次成功的体验后,增加了我做菜的信心。做了“蒜末油麦菜”、“葱油拌面”,找到了做菜的通关秘籍,搜方法、确保食材都认识、准备食材、然后按照“百度“的步骤就OK了。当然做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我知道了放油前如果锅里有水,会噼噼啪啪地到处溅;我知道了莴笋切成细丝不容易;我知道了很多调料可以互通,不一定全部按照“宝典“;也知道了很多材料不能将就,否则味道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疫情让我们闷在家里,我感觉厨神也被关在了我家,让我网课以外的生活不再单调。但我却更期盼着,早日重返校园,为我小学的学习生活划一个圆满的句号。

黄浦区曹光彪小学五(1)班赵泽源

09

第一次做蛋炒饭

晚饭时间又到了,我惯例问妈妈晚上吃什么。妈妈对我说:“嗯,今天中午还剩了些饭,我们晚上就吃蛋炒饭吧。”我眼前一亮,马上说:“妈妈,今天的蛋炒饭能让我来试试吗?”妈妈惊讶地看了我一眼,同意了。

妈妈怕我洗不干净菜,就先帮我把炒饭要配的菜洗净切好,并把蛋打好放边上备用,将锅也冲洗了一遍。我开始炒饭了,首先妈妈教我开火,我将煤气灶的旋钮往下按,再往左一拧就完成开火步骤了。锅热了,我往锅里倒了些油,等油烧热,我将打好的蛋液放进锅里翻炒。紧接着,我把菜也放进去翻炒,最后将米饭倒进了锅。

翻炒时,妈妈教我用锅铲上下翻。可是,不知是我的手不听使唤了,还是锅铲太重了,又或者是饭菜多了,我怎么也做不到平时妈妈很随意、不吃力的模样,甚至还一个不小心将一些炒饭一铲翻到了灶台上。还有一些炒饭因为没有及时翻炒,被烧焦了。我看见雪白的米饭慢慢变成了金黄色的炒饭,并不时传来一些香味。“炒好啦!”“赶紧装盘!”妈妈提醒道。我赶紧拿起锅铲,拿了个盘子,就将饭往里面装。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并不成功的炒饭(有些地方烧焦了),却觉得十分好吃,大概是自己动手做的缘故吧!

下次我一定要自己做出最完美的炒饭!

杨浦区中原路小学四(1)班范恒烨

10

烹饪初体验

非常时期,很多人都成了烹饪高手,妈妈每天在家给我做可口的饭菜,而且色香味俱全。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想挑战一下新技能——烧菜。

第一次做小厨师,我又兴奋又紧张。我穿戴好围裙,撸起袖管,准备做我的人生第一道美食——奶油培根蘑菇面。妈妈已经事先帮我把准备好了所有食材:蘑菇,培根,淡奶油。洗菜对我来说并不难,用清水把食材冲洗干净并沥干。

准备切菜了,虽然妈妈已经教过我该如何安全使用刀具,但我还是有点害怕切到手。我拿着菜刀,小心翼翼地把培根切成一段一段,到了切蘑菇,却出现了小麻烦。它们长得挺可爱,却不听我使唤,不但滑溜溜,而且还到处滚,实在是太淘气了,我的心情顿时有点沮丧。妈妈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别着急,切蘑菇也要讲究技巧。你看,要把蘑菇......”我认真地听完妈妈的讲解,按照示范再次尝试。我把蘑菇对半切,放平后再对半切,不一会儿,就切好了一小盘。

洗配好,就要炒菜了。我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点火,倒油,等锅里的油热了,再把培根迅速倒入锅中,只听到“嗤嗤嗤”的声音。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锅铲,来回地翻动,接着,把蘑菇也倒入锅中继续翻炒,最后把鲜奶油倒入,等锅里“咕嘟咕嘟“了就关火。美味的浇头就烧好了。这时,妈妈的面也煮好了,我把浇头倒在面的上放,香喷喷的奶油培根蘑菇面就完成了。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奶油培根蘑菇面,感觉格外好吃,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以后我还想多试试其他的菜,烧给家人吃。

普陀区平利路第一小学三(1)班黄乐恒

指导老师:刘俊丹

11

“煮饺子”的感悟

今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来不及做饭的时候,都是叫外卖到家里,但是现在外卖小哥不能进小区,只能我们自己解决了,我也因此学会了下饺子。

工作日的中午,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外婆带着小表弟来照顾我。由于小表弟一直粘着外婆,外婆根本没有办法安心做饭,于是我自告奋勇说由我来煮饺子。

虽然爸爸教过我怎么煮饺子,赶鸭子上架的我不免还是有些紧张。我先在锅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再把锅放到电磁炉上,把火力开到最大。锅里的水慢慢沸腾,心里的紧张也到达了顶点。我怕被溅起的开水烫到,就小心翼翼地把锅从电磁炉上端下来,把饺子一只只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重新把锅放回电磁炉上。看到一锅饺子平静地躺在锅里,心里的紧张变成了期待。每隔一会我就用大勺子顺时针轻轻地搅一搅,防止饺子粘锅。一边煮饺子,一边拿出碗,在碗里放了紫菜、虾皮以及少许的醋、盐和味精。当看到饺子在锅里翻滚,我把电磁炉的火关小,定时2分钟,饺子煮好了!

外婆看到我把饺子端上桌,笑呵呵地说“宝贝长大了,能吃到宝贝煮的饺子啦!”听了外婆的话,我的心里也像烧开的水开始冒泡,美极了。小表弟也一边吮手指一边说“好吃、好吃。”

煮饺子让我知道,很多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相信以后碰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这顿意义非凡的饺子,我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

静安区静安小学四年级(2)班杨心翔

指导老师周亚琴

12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今天家里只有我和爸爸在家,我忙着上网课,爸爸忙着开网络会议,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嚷着问爸爸中午吃什么,然而望着爸爸一脸茫然的样子,我就知道,我的午饭要泡汤了。我走进厨房,打开冰箱,翻翻柜子,寻找食物。就在这时,灶台上的平底锅,引起了我的注意。前段时间,妈妈在家用平底锅做了鸡蛋饼,我还在旁边观察学习了整个过程。“要不今天我自己也试着做做看?”我心里盘算着。

于是,说干就干,我挽起袖子,开始洗手。然后拿出一个大碗,小麦粉,2只鸡蛋,几根香葱,开始加水、盐和切碎的香葱一起搅拌面粉。当面粉被搅拌到跟浆糊差不多的时候,我开始打开煤气,并向平底锅里加了些油同时倒进面粉。在我满心期待我的“作品”的时候,我发现锅里的饼传来了一阵糊味,我用铲子赶紧去翻,厚厚的一层已经粘到锅底。我开始沮丧起来,“为什么妈妈做出来的鸡蛋饼是薄薄的一层金黄色,而我这个怎么跟个黑色的橡皮泥似的呢?”于是我打电话跟妈妈讲了我的过程并询问失败的原因。原来是我煤气的开得太大,而且一次倒入锅里的面粉太多。第二次,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向锅里只倒入一点点面粉,等到饼的一圈微微泛黄的时候,同时锅里传来劈里啪啦的响声的时候,用铲子轻轻地翻身。再等到整个饼都呈现金黄色的时候,就顺利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让爸爸品尝我的“小刘鸡蛋饼”,爸爸朝我竖起了大拇指。按照第二次的做法,我顺利出炉了第三张、第四张……,我和爸爸的午餐解决啦。

将近一个小时的忙碌,我全身都沾满了面粉,身体也有些疲惫。但是,看着一张张金色的鸡蛋饼,吃起来觉得特别的香,感觉特别的满足。今天,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深刻道理。

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五(3)中队刘梓菡

指导老师:朱水妹

13

解锁新技能

葱花蛋饼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那松软的面饼,金黄色的鸡蛋,咬一口啊,满嘴都冒着香气!自己做蛋饼---解锁新技能。

首先是切葱。我先用剪刀剪去葱根部分,接着一手握着重重的菜刀,一手摁着一小撮葱,只听得“嚓、嚓”几声……搞定“小葱葱”。

其次是打鸡蛋。我拿了两个又大又圆的鸡蛋,往桌角轻轻一碰,手一扳,把蛋液倒入碗里,然后用筷子打鸡蛋,“哒哒哒”,我小心快速地来回搅拌。

然后我先把面粉倒进一个大碗里,慢慢地往里面加水,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差不多均匀的时候,加入之前准备好的葱花和蛋液。放一小勺盐和两勺油,继续搅拌成沙拉酱一样的糊糊。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了。我往平底锅里倒了少许油,慢慢地转动着锅子,以便油均匀地铺满锅底,然后再舀一大勺面糊放入锅里,用勺底把面糊均匀地铺开。我记得爸爸跟我说过“冷油冷锅”最适合做饼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火调成小火。随着锅的温度越来越高,白色的面糊渐渐地定型了。我赶紧拿起铲子小心地把面饼铲起来,迅速地翻了个面。还好,没粘在锅底。我暗暗庆幸着,糊糊变成了饼状,金黄金黄的。一阵葱香味也扑鼻而来,我把它翻了几个身,过了几分钟,蛋饼新鲜出炉啦!

自己做蛋饼---解锁新技能。我不仅体验了厨师做菜的不容易,而且感受到了用自己的双手解锁新技能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上海市沙田学校六(3)班张宸铭

指导老师:赵晓雯

14

舌尖上的葱油饼

今年春节期间,为控防疫情,许多外来务工者都来不了上海。每天吃超市的半成品,没多久就吃腻了,为了换换口味,外婆想要摊饼给我们吃。

但是外婆做的饼不够酥松。于是我就上网查找了做饼的资料。我跟外婆约定周末一起学做饼。外婆先舀了克面粉倒在了盆里,放上酵母粉,打了两个鸡蛋,接着在面粉里掺了小半碗温水,充分搅拌成絮状后就捏成一个大面团,放置在一边醒着。怎么使饼皮酥松呢?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做油酥。在另一个碗里倒少许面粉,掺和些热油,撒点葱末,搅拌成糊状,油酥就做好了。起先发的面团变成了大胖子,可以擀面皮了。把面团在案板上搓成长条,用刀切成若干小段。取一小段面团鞥扁,做成圆状,舀一勺油酥在上面,像包包子那样把油酥包在中间,再擀成牛舌状。随后把牛舌状的面皮卷起来,在卷成小棒形的面条中间竖切一半,把两个一半背靠背粘在一起成长条,转成螺旋状的小宝塔,用擀面杖擀成一个圆形的饼胚。最后把饼胚放进稍许油的平底锅加热。一锅又香又酥松的葱油饼就做好啦!

大家品尝着葱油饼,对我竖起大拇指:“心怡出的点子真棒!”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做任何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上海市多伦同心小学三(3)班陈江心怡

指导老师:陈锋

15

饺子皮“变变变”

年的新年不同寻常,为抗击新冠病毒,假期里,全国人民都“闷”在家里战“疫”。一天,突然门铃响了,我跑去开门,只见妈妈左手拎着一大袋菜,右手袋子里装着一点饺子皮和一大把葱。妈妈神秘地说:“今天我们让饺子皮来个‘大变身’”。

不一会儿,妈妈拿出两根擀面杖,又瞄了一眼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js/116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