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大健康谣言,你信了几个

在这个信息庞杂的时代

越来越多谣言充斥网络

健康行业更是重灾区

当只剩最后小时的时候

营养计划想借用你5分钟

一起回头看看

那些曾经骗过我们

未来可能会换个包装再次出现的谣言

1

紧跟热点类

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危害人体健康

今年5月,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出席搜狐科技5G峰会时,质疑5G基站密度极其高,对人体危害很大,在国内掀起了5G辐射问题的讨论。

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但并不都是有害的。

其中一部分是大自然中本来就存在的,像太阳发光发热带来的辐射,也有一部分是人类制造的,像各种电器带来的辐射。

生活中各种辐射值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必须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

什么概念呢?

据物理学家计算的结果,地球上太阳光的辐射功率密度大约是0瓦特/平方米,也就是10万微瓦/平方厘米。

也就是说,我国标准中的基站辐射强度,是太阳光照射强度的分之一。

央视节目实测5G辐射

基站密度大所以辐射大,也是没有道理的。根据中国联通官方发布的5G科普文章,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而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反而会越小。

2

夸大危害类

吃完鸡蛋后不能立即吃柿子?

网传:吃完鸡蛋后吃柿子,轻则引起食物中毒,重则导致急性肠胃炎、肺结石,因为鸡蛋中的蛋白质会与柿子中的鞣酸结合形成结石。(把鸡蛋换成牛奶、酸奶、螃蟹等同样适用)

柿子说:我冤枉!

上述几种食物与柿子“不和”,主要是基于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与蛋白质在人体内起反应,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但是,我们常吃的柿子都是经过脱涩处理的甜柿子,鞣酸含量非常低(0.5%以下),几乎没有涩味。正常饮食根本不会导致形成结石,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吃柿子注意“三不”,即不成熟的不要吃,柿子皮不要吃,空腹不要吃,就可以了。

延伸一下,不难发现类似的传言还有:牛奶和香蕉一起吃会拉肚子、维生素C和虾一起吃会砒霜中毒、菠菜与豆腐同食会缺钙、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会拉肚子、吃海鲜时不能喝啤酒……

总的来说,几乎所有食物相克的理论都是假的。

不粘锅涂层有毒?

网上有说法称“不粘锅涂层有毒”、“使用不粘锅炒菜会致癌”

“不粘锅”之所以“不粘”靠的是表面的涂层材料,常见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特氟隆。

聚四氟乙烯成分常温情况下相对较稳定,即使吃进了少量涂层微粒也不会被人体吸收。

在特氟龙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全氟辛酸铵,它的作用是将特氟龙涂层固定在厨具表面,全氟辛酸铵属于2B类致癌物(即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了一定的致癌性,但是对人类的影响不确定),但在不粘锅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全氟辛酸铵已被破坏。

所以只要合理使用合格的不粘锅,大可不必担心。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不粘锅要记得控制温度,如果加热温度到度以上,聚四氟乙烯会释放有毒物质,吸入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气肿等,因此建议低温操作,避免高温油炸。

高铁辐射严重,坐高铁=照X光?

有人在网上发有关中国高铁辐射的文章,题目为《高铁确实辐射严重,未婚女性少坐》。

这……怎么说呢……不敢相信竟然会有人信?

如上文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遍是辐射的世界里,大可不必闻辐射而色变。

而且,我国高铁使用的电力一般为2.5万伏特、50赫兹交流电,辐射出的电场和磁场属于“极低频电磁辐射”,辐射量远低于国际标准,且完全不同于X光的电离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吃香椿会中毒致癌

网传“吃香椿会致癌,因为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香椿确含一定量亚硝酸盐物质,但“含有”并不等于“致癌”。

就像辐射一样,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除了香椿之外,其他蔬菜像芹菜、油麦菜、菠菜也都含有。

人们之所以会视亚硝酸盐如洪水猛兽,是因为过量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在胃酸作用下,会与胃内的生物胺结合形成「亚硝胺」,亚硝胺会致癌。

但不要忽视一个词“过量”。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亚硝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是0.13毫克/每千克体重,按60公斤体重计算,一天可摄入7.8毫克。

在香椿整个生长周期中,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大约在1.-2.微克/克之间,也就是说一次要吃1.6千克左右的香椿才会过量。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吃这么多吧……

3

断章取义类

“疟原虫治疗癌症”、“饥饿能够‘饿死’肿瘤,延缓衰老”

针对癌症治疗,经常会有各种传闻,例如:疟原虫抗癌疗法,可以通过让人感染疟原虫来“以毒攻毒”治疗晚期癌症,采用“饥饿疗法”可以饿死肿瘤等。

先说第一个,疟原虫治疗癌症。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在演说中讲解了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原理,他说:“癌细胞分泌一系列的信号,让我们的免疫系统睡眠不工作。而疟原虫感染,恰好唤醒了免疫系统。”

可见,这种治疗方法并不是“以毒攻毒”攻击癌细胞,而且这种方法目前仍处在早期临床阶段,尚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该方法有效。

至于“饿死癌细胞”这种做法在临床上早已使用,某些治疗癌症药物的原理也是阻止癌细胞获取营养来饿死癌细胞。

但并不是像大众所理解的那样,靠不吃饭来实现,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癌细胞还没反应,自己先饿死了。

而且研究发现,在本身有营养不良的人群中,肿瘤的发生率更高。如果肿瘤患者患有合并营养不良症,会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防晒霜含有害成分,入血仅需一天?

传闻来源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

受试者按照最大使用剂量涂抹防晒产品一天,被吸收到人体血液中的防晒霜活性成分,高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允许的水平,因此文章以“常见防晒霜中的有效成分需要更多检测才能确保安全”为结论。

对于不少爱美女性来说,这简直是让她们在“美丽”和“生命健康”之间作选择,实际上大可不必太过恐慌。

我们先来详细了解试验过程,24名受试者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不同的防晒产品,需连续4天,每天涂抹4次防晒产品,而且要严格遵守推荐用量——覆盖75%的皮肤,每平方厘米涂2毫克。

不难看出,试验中所用的防晒产品剂量远高于日常的使用量,而且专家表示,目前无任何动物临床试验支持防晒霜活性成分或对人体内分泌、生殖发育等产生影响,仅处于问题提出阶段。

所以防晒呢,该用还得用!(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统计,阳光暴晒会导致黑色素瘤等皮肤癌发生风险提高,黑色素瘤目前位列全球人群最常见癌症第19位)

4

人云亦云类

吃蚕豆会得病,有人险丧命

网上传言“有人吃了蚕豆突发重病险丧命”,还有网帖称“蚕豆毒性堪比砒霜,千万别吃”。

其实,蚕豆是冤枉的!

虽然确实有幼童因为食用蚕豆发病的新闻,但起因并不是蚕豆本身,而是因为这些幼童患有一种叫做“蚕豆病”的遗传病。

由于体内缺少一种特定的酶,他们一旦食用蚕豆,甚至是无意间接触蚕豆花粉,就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

蚕豆病原理

“蚕豆病”分布广泛,全球范围内约有4亿患者,我国广东、云南、四川等地是高发区,患病者多为9岁以下孩子,3岁以下宝宝最多,占70%,特别是男孩,占90%。

“蚕豆病”发病急,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贫血以及酱油色尿,严重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3岁以内的孩子,初次吃新鲜蚕豆时,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医院治疗。

电子烟有助戒烟还更健康

不少商家以“能戒烟”为卖点宣传电子烟,将电子烟称作“戒烟神器”,导致烟民产生了电子烟因“比传统香烟健康”,而且“有助于戒烟”的看法,并用它取代普通香烟。

电子烟并不能帮助戒烟。戒烟产品采用喷雾或者吸入方式严格控制尼古丁吸入,而电子烟则是补充尼古丁,甚至可能会刺激吸烟者吸入更多的尼古丁量。

而且,据央视3·15节目报道,部分电子烟存在尼古丁浓度标识模糊不实的情况,可能导致使用者过量吸入尼古丁。

尼古丁刺激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和呼吸变快,促进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显然电子烟更健康的说法,无从谈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称,电子烟可以帮助烟民戒烟的说法“缺乏足够证据”。

抑郁症不是病,就是太矫情

抑郁症患者常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公众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认为患者是想太多或矫情,没有意识到这种异常表现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之一,也被成为是精神上的感冒,我国有近万人患有抑郁症,也许在你身边就有抑郁症患者,而你却以为ta只是不开心。

抑郁症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等,每年约有20万人因不堪抑郁症困扰而自杀,但接受正规治疗的不足8%。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可能有抑郁症的倾向,请不要简单的用“矫情”来评价,多一点关心也许能帮助ta走出抑郁的泥潭。

安安为你总结识别谣言三大招

牢记这几点,一眼看穿谣言套路

脱离剂量谈毒性/功效,都是耍流氓

煽动性言论,让它飞一会儿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最后一定要记得相信权威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11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