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封城中的美食合集

前一篇我写了《儿子拔牙记》(还没来得及看的亲,可以点击查看),这是我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好几个读者询问了医生的名字和保险公司的名字,还有相同经历的好友分享了他们的拔牙经历,我看文章统计,有不少的读者转发收藏了文章。这些都令我非常欣慰,写文章的初衷就是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时光,如果能给朋友们提供更多的讯息和帮助,我感到非常荣幸,这将激励我初心不改,笔耕不辍。从国内的疫情封城到全世界的禁足在家,这期间培养和造就了很多美食家、匠人和写手。周末逛吃暂时搁浅了,逛是没戏了,吃还是要继续的。我本来就喜欢美食和做饭,从上一次到这次的封城,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和灵感,研究美食,推陈出新。每天的开饭时间都是我们家那爷俩非常期待的时刻,瞬间光盘使我们在减肥的路上越走越困难。吃好,喝好,身体倍儿棒,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今天来一篇干货,秀一秀我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在家做饭提供点思路,需要食谱的,我无偿提供,只是不能确切到每种食材的几克几两,因为我从来都是靠感觉下料,哈哈!美好的一天,可以从一套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老豆腐或者锅巴菜搭配自己烙的烧饼,茶鸡蛋开始,儿子有时点菜,想吃热乎的有汤有水的早饭,就给他一碗薄皮大馅的菱角汤(这是回族的称谓,大众名字就是云吞),或者也可以简单点,一块蛋糕搭配一个卤鸡蛋或者鸡肝,几样水果,再来一盒酸奶或者一杯咖啡,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都齐了,无论哪种都是一顿硬壳的早餐,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一天。午饭要吃饱,封城的日子,儿子在家上网课,午饭自然不敢减人工和物力。两菜一汤是标配。大部分都是家常口味加米饭。周末的时候采买丰富了,基本可以保证一周的午饭不会重样。我这两天又get到一个新技能,就是炸出了天津的油面筋。我虽不是面筋控,但是偶尔还是很想念家乡的油面筋,软软的,滑滑的,吸足了调味的汤汁。奥克兰卖的油面筋做不出那个魂牵梦绕的味道。但是想到洗面筋的繁琐,我一直没有尝试自己操练,直到前几天,我从油管上看到一个全程不用沾手的面筋洗法,果然几分钟就搞定了。下锅一炸,我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面筋团,瞬间膨胀到几倍的体积。太令人鼓舞了,于是面筋就分别两天生成了黄焖两样和素独面筋两个菜,我儿子吃第一口就说:“嗯...就是想吃的那个味,面筋太地道了”洗面筋的水沉淀后蒸了十几张凉皮。过几天我准备再重复一次,可以尝试面筋两吃,一部分油炸,这样我可以奢侈地吃上糖醋面筋,另一部分可以改蒸成烤麸,凉拌或者火锅都是很好的配料。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伟大,老早就告诉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烧茄子

牛肉鸡蛋炒蒜薹

清真名菜之黄焖两样

少油的蒜蓉四季豆

素独面筋

清真名菜之芫爆肚丝

蒸豆腐丸子+西蓝花

超简单的豆豉鲮鱼油麦菜

下锅瞬间膨胀的面筋

炸好的面筋

中午吃面也是我们的最爱,传统的炸酱面,打卤面,花椒油麻酱面还有带汤的牛肉拉面经常轮番登场,我儿子最喜欢的是牛肉辣面也就是凉面,自己做的酱牛肉丝,配上黄瓜,西红柿,再淋上自己配的麻辣鲜香的料汁,在艳阳高照的中午,吃一碗这样的凉面,真的是神清气爽,这是我们家的保留节目。晚餐以面食居多,酱点牛肉或煮点羊肝,煎个小羊排,热饼夹酱牛肉简直是绝配。面食也可以是不同的花样,蒸点胖乎乎的椒盐卷子或者麻酱花糕,都可以顺带解决第二天的早点。拌点凉菜,自制个凉粉或者用自己发的豆芽菜做个合菜再配上一碗粘稠的玉米棒渣粥,舒坦!虽说封城的日子每天像周末,但是周末还是周末,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所以,周末还是要有点仪式感,搞几个周末特供菜。

烤鱿鱼,插上扦子就和外面卖的一样啦

这个不用解释,你懂的

蒸带子

蒜蓉蒸虾

秘制翅尖

家里有小朋友又不爱吃饭的,可以把普通的饭菜改换一下形式,能够增加些食欲。鸡翅包饭是我朋友推荐给我的食谱,虽然往抽了骨头的鸡翅里装饭费点时间,但是烤香的鸡翅里加了任意发挥的炒米饭,一定对嗜肉的宝宝有极大的吸引力,不怕他们不吃米饭和菜了。在中国上过幼儿园的孩子都不会忘了肉龙这个菜,擀成大片的发面卷上肉和菜调的馅,长长的像条龙,蒸熟了再切成块给孩子们,像肉卷子。我做的这个是改良版的肉龙,每个都是独立的,为的是最大限度的多放馅,胡萝卜牛肉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省事,成本低。我儿子拔牙的那几天,需要吃软的东西,蒸山药加上鸡蛋、鸡肉糜和豆腐蒸的2.0版的鸡蛋羹,满足了软糯不用牙,而且还满足了有人拔了牙还馋肉的食欲。我们家是中餐的忠实捍卫者,西餐有时吃些,也很美味,但是难以取代中餐的位置。不过我最近开始一些自我挑战。一个是烘焙,我有一个洋人朋友,非常擅长烘焙,而我一直不入门,她曾经说,喜欢烹饪的不擅长烘焙,喜欢烘焙的却做不好烹饪。我对她的总结深信不疑,确实我对于烘焙缺少应有的热情。她每次到我家做客都带来自己做的蛋糕或者小饼干,我用中餐美食招待她。疫情使我大大减少了去超市的频率,这让我想尝试自己做面包和蛋糕,因为总不能为了一个面包或者一块蛋糕去一趟超市吧。从来不用厨房秤的我,不得不可丁可卯地称量起各个食材的重量,严格地按照烤箱的时间践行。至今,我承揽了儿子的生日蛋糕、做出了金黄的南瓜小面包还有传说中的古早蛋糕,效果还是不错滴。在烘焙上我还是小学徒,有待精进和探索。我做的中式酥皮点心也饱受好评,形和神都猛追桂顺斋的白皮点心。烘焙的图就凑合看吧第二个自我挑战就是学做Pizza披萨饼,郭德纲给了披萨饼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打卤馕。我之所以从比萨饼开始慢慢靠近西餐的口味,是因为我发现,比萨饼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喜欢的口味放到那个发面囊上烤出披萨饼的形象和风格,我已经尝试了酱牛肉和麻辣鸡丁两种口味,奶酪、洋葱、橄榄,口蘑等尊重披萨饼的原生态来搞,非常美味,下一次准备尝试孜然羊肉。饮食界有个名词叫"Fusion"(融合)就是把不同的美食和文化嫁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口味和概念,我在披萨上的瞎鼓捣,说高大上了是融合,说不好听了就是黑暗料理,不过只要好吃,我准备把它进行到底。哦,对了,我还做了中国式披萨,煎玉米饼配韭菜、虾皮和鸡蛋,非常健康,非常简单。

麻辣鸡丁披萨

酱牛肉披萨

?中国式披萨?

哎,写的我都饿了,收拾收拾,我该做饭了,您今天想好了吃什么了吗?点个“在看”说不定给朋友也提供点Idea!

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儿子拔牙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129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