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膳食纤维饮食可改善2型糖尿病

求医问药?

就找家庭用药!

我们是权威的科普号哦!

  年3月9日,Science(《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2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   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彭永德教授,请他详细介绍一下这项研究以及它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指导意义何在?

人为什么会得2型糖尿病?

  以往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二重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陷、肝脏、脂肪和骨骼肌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更多的组织器官作用异常参与了糖尿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除了以上2项,还有脂质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胰岛A细胞不恰当分泌胰高血糖素、肾脏葡萄糖重吸收增加、中枢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对葡萄糖摄取的抑制反应降低等,有学者形象地称之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不祥“八重奏”。

  在糖尿病的发病以及防治中,肠道微生态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改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能量代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

  探索·发现之旅从这里起航……

课题设计巧妙

  年开始,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队与上海交大生命科学院赵立平团队合作,他们在松江泗泾社区开展糖尿病筛查工作,集中筛查了多常驻居民,对已确诊的40多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开放标签随机队列干预研究,希望深入探究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关系,最终完成样本数43例。

  研究者将入列的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患者都用拜唐苹(α糖苷酶抑制剂)干预,在此基础上一组进行常规饮食干预(称为饮食对照组)、一组给予高纤维饮食干预(称为纤维饮食干预组)。高纤维饮食干预组每日三餐给予特别定制的高纤维食品(由杂粮、葛根粉、抗性淀粉等制成)。受试者每28天集中居住采集血液、粪便标本,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脂代谢和炎症指标、脑肠肽及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如GLP-1、CCK、NPY、serotonin)、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变化等,共干预随访84天。

  研究发现,在高纤维饮食干预组患者肠道中富集了一组特定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通过增加肠促胰素分泌,使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得到改善。研究团队已精准定位15个菌株,认为它们是高膳食纤维改善代谢的主要贡献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中的乙酸、丁酸等能刺激肠促胰素的分泌,同时发现高膳食纤维干预后吲哚、二氧化硫等损害健康的菌群代谢物水平降低。比如:

  纤维饮食干预以后肠促胰素在28天、56天、84天都有显著升高,在84天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

  从开始干预到28天时糖化血红蛋白出现下降,到84天时与普通对照组相比纤维饮食干预组显著下降。

  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数和比例,在随访结束时有显著增加。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在对照组、干预组各选取一人,将他们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里,14天后测小鼠的血糖,发现高纤维饮食干预组人的菌群使得小鼠伴随着体重下降同时血糖水平降低。

  在本项研究中,受试者每28天集中居住采集血液、粪便标本;运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检测和分析受试者粪便样本中的菌群结构特征和代谢产物等。严格的质控管理,使得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结论严谨科学

  作为一个重要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不可分,被认为是人体后天获得的“第二基因组”。

  健康人体的胃肠道内共生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所组成的菌群直接参与人体的营养吸收、能量平衡、免疫调节、胃肠道发育等重要的生理活动,而失衡的菌群结构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息息相关。

  短链脂肪酸普遍被认为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多种重要作用,例如充当肠道上皮特殊营养和能量组分、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降低人体代谢性炎症水平、增强胃肠道运动功能等。

  本项研究结果认为,在饮食中增加大量多样化的膳食纤维,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物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改善2型糖尿病的进展与并发症,这直接反映为糖化血红蛋白和代谢性炎症指标降低。

  过去,业内人士已普遍   专家认为,以活跃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为靶点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很可能成为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的生态学新手段。

启发吃出健康

彭永德教授认为,这项研究发现有望为2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关口前移”,帮助和指导大量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以营养干预的方式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前期进展,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代生活饮食中高糖、高脂肪和低纤维的膳食习惯,使肠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可能会增加慢性代谢炎症性疾病的易感性,比如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那么,对于普通人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怎么吃膳食纤维及蔬菜?应避免和纠正哪些误区呢?

  “控制膳食总热量、食物多样性、营养素合理搭配是关键。”彭永德教授说,现在很多人理解成“我不吃主食”“我少吃细粮”,就能解决血糖的问题,这是不对的。得了糖尿病应该请内分泌代谢科或营养科医师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疾病史等生理病理状况,结合职业特点、经济状况、是否经常运动等综合评估,制定出每日合理的总热量~千卡,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及矿物质等营养素。

  建议每天主食粗粮、细粮搭配,适量增加薏苡仁、玉米、荞麦、燕麦、杂豆等粗粮,粗粮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要求,每天应吃~克新鲜蔬菜,绿色蔬菜占1/2。黄瓜、冬瓜、苦瓜、丝瓜、芹菜、莴笋、西葫芦、萝卜等含糖量较少,可以适量多吃。

  避免误区

  限制根茎类(淀粉类)蔬菜摄入量如土豆、芋头等。蕃薯(红薯、地瓜)不是蔬菜,红薯、南瓜、鲜玉米等含糖量较高,如果吃这类淀粉类食物,应相应减少主食份量。

  限制豆类摄入量如青豆、毛豆、蚕豆和豆制品等。如果吃豆类食物需要减少主食,对糖尿病患者应该更严格,防止总热量超标。

  提倡健康的烹饪方法多吃蔬菜但要注意少用油,提倡清蒸、凉拌、上汤炒蔬等健康的烹饪方法。

  限制水果摄入量梨子、苹果、橘子,一天可以吃1只,大的苹果一次可以吃半个,西瓜在两餐之间也可以吃一小片。如果主食吃得不多但水果吃得多,一样会出现热量超标的问题。

  限制坚果类摄入量核桃、瓜子、花生、杏仁、开心果、碧根果、巴旦木等坚果含油脂较高。很多人注意控制主食,但休闲娱乐、看电视时喜欢吃坚果,容易造成热量大大超标。

温馨提醒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知多少

谷 类 各种全谷类,麦片、荞麦、燕麦、薏苡仁、玉米等

蔬菜类 小青菜、菠菜、茼蒿、牛蒡、黄秋葵、蕈(菇)类、蕃薯叶、芦笋、生菜、油麦菜、韭菜、红萝卜、洋葱、木耳、西兰花、菜花、甜菜等

海藻类 海带、海苔、裤带菜、羊栖菜等

水果类 香蕉、西洋梨、番石榴、奇异果(猕猴桃)、橙子、木瓜、苹果、梨等

豆 类 大(黄豆)、毛豆、菜豆、豌豆荚,干豆类(红豆、绿豆、芸豆)等

薯 类 马铃薯(土豆)、芋头,蕃薯(红薯、地瓜)等

上海交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彭勇德教授

(撰写:本刊记者侍茹)

编辑:林祎雯

点击以下关键词,

相关养生资讯全掌握!

糖尿病

心梗

头晕

便秘

乳腺增生

鼻炎

肥胖

失眠

小米粥

咖啡

枸杞

牛奶

蜂蜜

苹果

红薯

蔬菜

豆浆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xg/131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