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养心避湿双管齐下

大暑三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历书》说:“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郁郁不舒。就等着大雨时行,才有难得的清凉。   初候腐草为萤   萤卵产在腐物败草之上,幼虫孵化后,就靠食取这些腐殖物作营养而成长。大暑时,萤火虫孵化而出,所以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溽”是指土之气润蒸郁而成的湿,“暑”就是热的意思。   三候大雨时行   前一候蒸腾的水汽降下来了,时常有大雨,天气变凉。

大暑怡养:食苦清热·养护脾阳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阳气达到鼎盛,天地之气将由阳转阴。此节气高温闷热,且多有暑雨湿气,易耗津伤阳,更要重视健运脾阳。   阳盛于外,不可贪凉   大暑时节,阳盛于外,身体腠理开泄,体表温度高,身体内部反而虚弱。阳气外散,内阳不足,特别是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更容易腹泻。晚上睡觉要用毛毯盖好脐、腿、足,日常饮食要多食生姜以温里,不可贪食冷饮。如果想吃冰镇的东西,可以冷藏姜汁撞奶,生姜大枣汤这类性温的甜点、汤水。   大暑切忌骤然冷水冲澡,不要使自己的体温迅速下降。要循序渐进,开散荣卫,防热闭气郁。时饮热茶,促进汗腺分泌,帮助身体散发热量,降低体温   清热解毒,可食苦味   对于湿热、痰多的人来说,大暑养生重在「清」。大暑炎热,身体代谢旺盛,最适宜排热毒。平素阴虚、湿热、痰湿的人往往发热心烦,口渴起痘。这时候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莴笋、油麦菜等。如果没有食欲,多以醋佐餐,能生津、开胃、行气,醋泡生姜、醋泡黑豆、白醋浸时蔬等等。

要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养护脾胃。如山药、莲藕、绿豆、薏仁等

如何“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关键点。中医所谓“养心”,并非完全与现代医学“心脏”概念相同,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暑天,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所以养心是防止情绪起伏,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暑天“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清心寡欲、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睡觉宁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

  大笑放心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饮茶安心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时节达到一年最热的时候。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清心茶: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喝粥健心

  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养心还需降“火气”

  夏季本来就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尤其暑天更是达到一年中最“火”的时候,所以清火也是养心重要途径。而“清火”又有清内火和清外火之分。

  清外火“外火”即是指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它可使皮肤松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导致体温中枢的散热障碍,使温热蓄积而发生中暑。当气温达30—34度以上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会减慢,人的食欲下降。暑天要尽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在皮肤上涂一层防晒护肤品,注意室内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清内火“内火”即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暑天重点是清“心”火。夏天暑热,最易肾水不足,心火过亢,水火失济,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头痛、腰酸软、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腔炎等症。因此,夏天必须注意补肾之水,以清过亢的“心火”,这样才能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如何“避湿”

  大暑前后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达到顶峰,中医认为此时是湿气最重的时候,人们非常容易受湿热邪毒侵袭,经常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状,所以此时养生还要注意“避湿”。

  避开生冷食物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坚持适当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饮食油腻、缺乏运动。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不要睡凉地板

  尽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气重),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保持室内流通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小编必须要推荐木婉清家的红豆木耳粉和芡实薏米山药粉。

红豆,性善下行,能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清心除烦、补血安神。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其粗纤维物质丰富,临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功效;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盛夏出汗多,人们胃口不好,钾离子丢失过多得不到及时补充时,严重者可导致心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薏米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痈肺痿之症。和山药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补缺失。“山药、薏米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久服无弊,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

赞赏

长按







































共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zf/102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