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蔬菜的神叫法,你一定不知道的由来
潮汕人称菠菜为“飞龙菜”。菠菜是二千多年前由波斯人栽培的,在唐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称菠菜产地波斯为西域菠薐国,所以叫做“菠薐菜”,又简化成今日的“菠菜”。潮州音“薐”与“龙”同,“菠”是误读为“飞”还是有意读为“飞”无法考证,流传下来一直就叫“飞龙菜”。
1菠菜——叫“飞龙”2茄子——叫“力苏”据考证,称茄子为“力苏”与五代初期的吴越王钱镠有关,他有一个深得其喜爱的跛足儿子,由于“茄”和“瘸”谐音,于是这成了忌讳,就改称“茄子”为“落苏”。“落苏”是“酪酥”的谐音,蒸熟的嫩茄子就像“酪酥”一样绵软可口。茄子传到潮汕地区后,“落苏”的潮州话的谐音就是“力苏”,就这样误读流传了下来。
3土豆——叫“干筒”
潮汕有的地区叫马铃薯为“干筒”。马铃薯原产南美,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台湾,清康熙年间引入大陆。潮汕有的地区称其为荷兰薯,但在潮阳、惠来一带民间俗称为“干筒”,这是潮汕方言中特有的外来词。根据刘尧咨的《说潮州话》:“干筒”源于马来话“Kengtang”,旅居马来亚的潮汕华侨把这个叫法带回了故乡。因此马铃薯叫“干筒”就流传至今,在潮汕民间马铃薯是粮菜两用的,广受欢迎。
4马蹄——叫“钱葱”潮汕地区将马蹄(荸荠)称之为钱葱,原因是其叶子跟葱很相似,从正上方向下看,马蹄就像个圆的铜钱,所以有“钱葱”一说。
5萝卜——叫“菜头”6芥兰——叫“壳篮“7荷兰豆——叫“侯目豆”荷兰豆源自地中海和中亚一带,后传入中国。但潮阳人为什么称荷兰豆为“复目豆”,很难考证。据猜测,可能与元朝称外国人为“色目人”有关。“色目人”意即“色目相异,异样相貌之”人,是元朝时对中亚、西亚、欧洲民族的统称。从“色目人”地域传入的豆类称为“复目豆”也就不出奇了。
8南瓜——叫“番瓜”
9黄瓜——叫“吊瓜”10芳菜——“攀菜”11包菜——叫“歌历”12香菜——叫“芫荽”13菜花——叫“壳篮花”14板栗——叫“厚力”15空心菜——叫“应菜”16洋葱——叫“番葱”17油麦菜——叫“剑菜、鹅仔菜”18黄花菜——叫“针菜、鲜针菜”19沙葛——叫“力缚”20茭白笋——叫“水筍、水笋”21茼蒿——叫“茼莴”22鸭脚艾——叫“真珠花菜”23芥菜——“大菜”24菜心——叫“油菜”25韭菜——“久菜花”26莴笋——叫“芳菜芯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cp/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