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种植技术详解

  

  1.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生长后期严禁大水漫灌。   

  2.合理调控温湿度:中午前后适度放风,把棚内相对湿度降到80%以下,温度控制在20℃~25℃。

  3、合理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

化学防治:甲霜灵、精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代森锰锌、噁霜灵、氰霜唑、噁唑菌酮等。

战霜倍+楚霜益/普霜娇倍

优绘倍

万施得倍+中春胜倍

2、菌核病:

症状:油麦菜菌核病发生于油麦菜的茎基部。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潮湿土壤中存活1年左右,干燥土壤存活3年以上,水中经1个月即腐烂死亡。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进而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蔓延。初侵染时,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衰老的或局部坏死的组织侵入。当该菌获得更强的侵染能力后,直接侵害健康茎叶。在田间,病健叶接触菌丝即传病。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适时浇水和放风,生长前期和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并及时通风排湿,阴雨天也要放风,夜间最低气温高于8℃可整夜放风散湿。(2)合理密植。(3)药物防治:腐霉利、异菌脲、乙霉威、啶酰菌胺、菌核净、嘧霉胺、多抗霉素、烟酰胺、噁唑菌酮等。

3、褐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初呈水渍状,后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暗灰色病斑,直径2~10毫米不等;另一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有水渍状晕圈。潮湿时斑面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变干枯死。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潮湿适宜发病,秋季多雨、多露或多雾均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缺肥或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等,病害发生较重。化学防治:鲜点倍、炭斑胜一包、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咪鲜胺锰盐、腈菌唑、氟硅唑等。鲜点(20%咪鲜胺·异菌脲)-倍+细喜(23%松脂酸铜)+炭斑胜一包(40%溴菌腈·多菌灵);园胜冠(施特好)-倍、总决赛0倍;园胜冠-倍+中春胜倍

4、软腐病

症状: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并且有臭味。

防治办法:(1)、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气温27~30℃、多雨条件下易发病,连作田、低洼积水,闷热、湿度大发病重。(2)、灌根+喷雾:细喜倍+细因敌(丁子香酚)倍。(3)、中春胜倍、乙蒜素倍、战溃倍、美疗清倍

5、灰霉病

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使真叶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成株期发病多为害叶片,病菌由水孔侵入引起叶缘发病,呈“V”字形病斑,淡褐色,边缘常有黄色晕圈,病部叶脉坏死变黑。向两侧或内部扩展,致周围叶肉变黄或枯死。

防治办法:(1)、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适期、适度蹲苗。合理浇水,避免土壤过旱、过涝,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注意减少伤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2)、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3)、正冠倍、乙蒜素倍、中春胜倍、普海宁倍

6、病毒病:

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前期发病早的对产量影响大。苗期染病:长出几片真叶后即显症,叶上出现浅绿和深绿花叶斑驳。有时现明脉,叶片皱缩扭曲。成株染病,病株明显矮化,叶片不规则扭曲。

发病条件:毒源来自于邻近菜田带毒的莴苣、莴笋、菠菜等。种子也可带毒,出苗后即见发病。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播,病健株接触摩擦时病株汁液也传毒。桃蚜传毒率最高,萝卜蚜、瓜蚜、大戟长管蚜也可传毒。该病发生与扩展和天气相关,高温干旱,蚜虫多受害重。一般均温高于18℃,田间缺水,病害扩展很快。

防治办法:(1)控制温度,夜间15-18度,白天20-25度。(2)合理浇水。(3)预防。(4)杀虫。药物防治:氨基寡糖素、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宁南霉素、吗啉胍·乙酸铜等。海岛素倍+锌肥+芸苔素或复硝酚钠+中春胜倍+正业甲马威倍

7、真、细菌混合性褐斑(癞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上现橘红色近圆形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橘红色至暗褐色坏死斑,略凹陷,后期易破裂穿孔,严重的叶上布满病斑或多个病斑融合,致叶片干枯。有时现明脉,叶片皱缩扭曲。成株染病,病株明显矮化,叶片不规则扭曲。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或带菌种子越冬,条件适宜时从长叶莴撞叶片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并形成系统侵染,靠带菌种子及借雨水或昆虫及带菌肥料传播扩展,高温高湿有利该病发生,适温为25~26℃,最高38℃,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防治办法:(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播前种子用种子重量0.3%的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拌种。(2)、施用生物有机肥或腐熟的有机堆肥。(3)、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要特别注意通风散湿,防止湿度过高或持续时间长。化学防治:(1)、细菌敌(丁子香酚)、细喜(23%松脂酸铜)炭斑胜(溴菌腈·多菌灵、农用链霉素、辛菌胺、叶枯唑、苯醚甲环唑等。(2)、细菌敌-倍+细喜-倍+鲜点倍+独醇倍。(3)、园胜冠(施特好)-倍+中春胜倍+乙蒜素倍+海岛素倍+叶佳美倍。

具体防治办法:1、轮作;2、土壤消毒。(石灰氮、细喜);3、蘸苗盘。(一亩地用量:万施得12克+中春胜30克+正猛7ml=15公斤水);4、蹲苗5d以后随水浇(每亩用量:中春胜1-2公斤);5、施肥

四、一茬菜的管理

1、石灰氮焖棚:翻地深度25厘米,(一般棚宽4·5米)然后浇水地表面见水后喷石灰氮每亩40公斤,把棚封严焖15-20天,棚内温度40-50度,然后每亩氮磷钾复合肥公斤,硼砂5斤、硫酸亚铁10-20斤、硫酸锌1-2斤、硫酸镁2斤,翻地,10天以后穴内撒施施生物菌肥60公斤再栽苗。充分杀死土壤中的有害菌,防止(癞病)的发生。

2、翻地25公分后、用中春胜每亩1-2公斤随水灌地,把土壤充分消毒再按上面的方法蘸苗盘移栽苗。

蘸盘:万施得倍(10克)+中春胜倍+海岛素倍+正猛倍

癞病:园胜冠(施特好)-倍+中春胜倍+正萎舒倍+海岛素倍+叶佳美倍

4、浇透水。

5、栽后5天,用生物菌肥每亩30-40公斤随水浇。  

6、3-5天浇一次水(看土壤干湿程度而定)用肥:每3亩用生  物菌肥50公斤或腐殖酸、优根10公斤+喜力满5公斤

好文章请记得要分享!

小编那么拼,赞一个再走哦!

扫描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jz/9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