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如何做一个文艺的吃货
你觉得
如何做一枚文艺的吃货
留言告诉小编吧!
春天,三四月份,小区的香椿树发了芽,头发花白的叔叔阿姨就举着长杆去树尖上勾嫩嫩的香椿芽,不用弄很多,小小一把,炒几个鸡蛋,就够吃上一顿的了,口味清新又鲜美。这个季节路边都是鲜草莓、海南大菠萝和成堆的小西红柿。草莓要挑颜色鲜亮的,个头不用太大,菠萝切好,用盐水泡一泡,听说这样会更甜。而小西红柿中那种名叫千禧的最好吃。夏天,城市楼区间夹着的街道,摆满了烧烤摊,巨大的风扇将烤烟与香味吹的很远很远。坐在露天的桌椅上,服务员拿着简易菜单,先来盘毛豆和水煮花生,几瓶冰镇啤酒,再点烤羊肉串,板筋,生蚝,鱿鱼,鸡翅,烤土豆,香菇,辣椒,韭菜,豆角夜色浓重,烧烤的香味蔓延了一条街,沿路的饭桌摆成了一条长龙,人声鼎沸,座无虚席,光着膀子的人举着酒杯对饮,这样的夏夜,夜风微醺,啤酒和小龙虾很配。如果是坐在家里的夏天,最好有冰镇西瓜和桃子,还要有雪糕和饮料,手机和WiFi。
秋天,初秋时,回家的路上,卖菜的老婆婆把小白菜,菠菜,豇豆,胡萝卜,芦笋,摆成一堆一堆的,又干净又新鲜,非常规矩,有的一块钱就能买一堆,还有新下来的玉米,五块钱就能买三“岁”,秋葵五块钱一盘,豇豆3块钱一把这时,葡萄和哈密瓜很抢手,旁边的面筋串和鱼豆腐,路灯下的关东煮麻辣烫也非常抢手,老远的柿子树上已经挂上密密的一层金灿灿的黄柿子。下班的人们骑着车路过桥洞,就要停下来,买两个西红柿,几根丝瓜,再来两串葡萄,一大推东西挂在车把上,顶着夜色摇摇晃晃的就进了小区。深秋的时候,在北方就是储秋菜的时候了,大葱,白菜,土豆,胡萝卜被拉到城里,在小货车上堆积成山,白菜几毛一斤,大葱几块钱一捆,土豆几十一袋,上了年纪的定要一次买上很多,留着一冬天来吃。冬天,街上蔓延着糖炒栗子和烤红薯的味道,穿着棉袄的大叔拿着大铲子在栗子锅里来回翻炒,旁边烤红薯的就拽出铁桶里铁盒子给烤皱了红薯翻翻身。这个时候火锅最流行,吃羊肉进补,火锅店里人满为患,室外寒冷的空气与室内热火朝天的样子成了鲜明的对比,玻璃窗上都是圆嘟嘟的哈汽水。火锅底要清汤的,食材要羊肉,肥牛,海兔,香肠,午餐肉,鲜虾滑,海带根,油麦菜,金针菇,藕片,菜心等等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酱料,麻酱,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花椒油,芝麻,香菜,葱花,把食材下进锅里,热气腾腾的,汤锅上飘着八角,枸杞和红枣,羊肉下锅很快就熟,夹起来,透明如纸,汤汁滴滴沥沥,点一点,蘸点酱料,味道如何呢,⊙▽⊙,不告诉你。春天吃香椿芽的老阿姨吃的是鲜美自然,夏天吃烧烤的年轻人吃的热闹欢乐,秋天吃新鲜秋菜的中年人吃的是清淡舒心,冬天吃火锅的一家人吃的团圆美满。吃也和节日息息相关,五月初五我们要吃粽子,碧绿的粽叶配上糯米和红枣是最传统的吃饭,后来还有肉粽,蛋黄,玉米,香肠的馅料。街上的小摊一大锅的粽子,摆出来就像一座小山。中秋节我们要吃月饼,月饼也是多种多样的,南方吃冰皮月饼,北方吃枣泥月饼,各种馅料也是数不胜数,然而吃月饼赏月还离不开各种水果。春节时期,是一个大吃节,东北地区会买肘子,买猪爪,买鸡鸭鱼肉,买羊肉卷,买鲜虾螃蟹,买干肠,农村会各种包饺子蒸豆包杀猪宰羊,杀猪当天会请很多老亲少友做在一起,吃猪肉炖粉条,血肠炖酸菜,一大锅,满满的热汤,南方地区的伙伴们春节都买什么呀(﹏过年当天,早上要吃饺子,芹菜馅,酸菜馅,三鲜馅的都有,中午了要吃炖鱼,凉菜,香肠类的冷拼,酱肘子肉,猪蹄鸡爪,还有虾,蚕蛹等等。要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才最热闹,年夜饭也要吃饺子,会在饺子里包钱,谁要是吃饭了包钱的饺子谁就最幸运,来年能挣钱。每个地区的吃法也不一样,特色美食也不一样,千种百种的,跟当地的地域水土也有很大的关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里人夏天就去山上采蘑菇,木耳,采“都市”泡酒喝,秋天会去捡松塔捡核桃,杏子熟了还会背回一筐杏,田里的草莓吃不了,就和杏一样,做成果酱,秋果,海棠熟透了之后可以煮了做罐头,豆角茄子土豆可以切成条,铺在房顶上晒成干,冬天炖肉吃。因为没去过南方,所以不知道南方爱吃什么,之前吃过朋友带回来的炸咸鱼,听说是用菜籽油炸的,用贾老太太的话来说就是咸浸浸的,很香,以前看安妮宝贝写的文章,说她的老家靠海,每当她母亲来看她,都要拿家乡盛产的蛤蜊,蛏子,扇贝,淡菜来看她。红楼梦里还有酸笋鸡皮汤,碧粳粥,火腿炖肘子,枣泥馅的山药糕和糖腌的玫瑰卤子,食物的魅力应该在于,从没吃过这些,可是光听听名字就觉得美味无比了。那时候看电影桃姐,让我特别难忘的片段就是桃姐生病前给华仔做牛舌,八角花椒干辣椒在沸油里翻滚,然后放上生姜,葱段,蒜片,加上水煮上牛舌,后来华仔和朋友们一起分食这块牛舌,并一直对桃姐的手艺赞不绝口。穷的时候,食材有限,但是伟大的人们总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阵痛》里曾经写到在饥荒年代,主人公拿着钱不会买蔬菜,而是买了两大包的干紫菜,这个比买菜实惠多了,掰一点点就能煮上一大锅的汤,在放点虾米,非常鲜美,一顿能喝上几大碗,很饱又很营养,许三观卖血记里一家几口人在饥荒年代饿的头晕眼花就开创了想象食物法,许三观说给他们吃的红烧肉,让孩子们带着肉味儿入梦。而每次许三观卖血以后都要去小饭馆里喝上二两黄酒吃上一盘猪肝补身体。穷的时候人们总想尽办法的在地里刨食,野菜马齿笕,蒲公英,蕨菜,苦菜都被人搬上的饭桌,并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集体的回忆。那个时候人们吃烤土豆,烧鸡蛋,贴饼子,白菜粉条汤配上一把火烧过的干辣椒,再加上一碗碴子粥,就可以让人幸福满满,作家榛生也写过很多菜市场的小短文,她写逛珠海的菜市场,买鲈鱼荷兰豆,芭乐杨桃,菜市场的小贩不忘对她说:慢走啊,靓女,看到这就觉得好暖。美食是生活的基底,它平凡但又富有神奇的魔法,把我们普通的人世生活一一点亮,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呢,从街头巷尾充斥着的煎饼果子烤冷面,到满汉全席,梅府家宴,它可以普通的深入人间烟火之中,也可以高雅到如同一门艺术。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食物,都有着一个殊途同归的目的,就是填饱肚子,满足味觉,但最重要的是:吃真是对人生最温暖的慰问。凌晨三点睡不着,外面有遥远的狗叫。以前上班的时候总会路过一条小街,特别普通又热闹的街,先会路过炸鸡店,汉堡,奥尔良烤翅,冰可乐,炸琵琶腿,摆在橱窗里面,金黄脆嫩,比肯德基要便宜很多,窗口常常排起长队。卤猪蹄的店,老板把卤好的猪蹄掰成一块块,装在塑料餐盒里,浇上棕酱酱的卤汁,撒上花生碎,香菜叶,再淋上几滴辣椒油,猪蹄特别嫩,肥而不腻,特别好吃。和炸鸡店一样火爆的是绝味鸭脖,招牌下面“用心做鸭”四个字,让人忍不住莞尔,里面的鸭脖分麻辣,甜辣,五香的好几种,一堆堆的摆在低温槽里,旁边还有鸭舌,鸭肠,鸭爪,鸭头一大推的,零零碎碎,小菜有藕片,腐竹,豆皮,毛豆等等,都特别好吃,不过价格有点小贵,比临店周黑鸭要贵一些。然后是一家蛋糕店,里面的芝士小蛋糕,很好吃,不过夏天放不住,没有冰箱,过夜就坏掉了,橱窗里的泡芙,老面包,曲奇饼,提拉米苏在黄色的灯光下都显得很美味。有家手抓饼很好吃,可以加很多东西,培根,香肠,土豆丝,鸡蛋,还有那种厚厚的肉,我每次都要加很多榨菜,那种黄色小丁状的榨菜很好吃。有个大叔做的煎饼果子也好吃,煎饼液摊在石磨转盘上,用木头工具一转就摊开了,然后就可以打鸡蛋了。让我感动的是,这个大叔的煎饼果子之所以比别人做的好吃,是因为他在用心做,做出来的煎饼果子,绿色的小葱香菜和红色的辣酱,黄色的蛋片,搭配在一起,感觉很缤纷,看起来居然有种精致的感觉。路口有家夫妻档铁板烧,好多铁板烧都是夫妻档的,丈夫压着好吃的,妻子就负责刷酱,这不是什么昂贵精致的事物,但是烟熏火燎的,却很有温情存在,我爱吃各种菌类,香菇,金针菇,平菇,通通都要,还有茄子片,鱼豆腐,香菜卷,骨肉相连。以前还喜欢吃一家的烤冷面,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小吃,但是有的人就做的很好,有的人做的就不好,烤冷面做的熟练的老板,会把冷面切的均分,整整齐齐码在餐盒,一点都不会乱。放多少醋,多少糖,刷几次酱,都拿捏得正正好好,不多不少的。前面又有好几家水果摊,卖应季水果,草莓,樱桃,圣女果都是堆成堆来买,樱桃最好还是买贵一点的那种好,便宜的通常不太甜,颜色越深的樱桃越甜,深紫色的最好吃。有家过桥米线店又便宜又好吃,店很大,去的时候总是没人,老板就躺在椅子上打盹,没有空调,两台大风扇忽悠悠地转着,一锅米线十几块钱,就能让你吃的好饱,汤汁浓厚鲜美,味道特别好,沿路上还有很多卖烤鸭的,肥鸭子挂在亮着灯的烤炉里转来转去,滋滋的滴着油,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我只吃过一种,啤酒脆皮烤鸭,脆皮很好吃,很入味,但是里面肉很油很腻,后来就没再买过了。还有一家烤串摊,特别小,肉串小小的,烤炉也小小的,所有吃的都一块钱,羊肉穿在细签子上被烤的吱吱冒油,老板拉了一个横幅,上面写:不是纯羊肉,师傅随便揍。又忍不住让人莞尔。有家巴西烤肉饭也很火的,肉卷在铁棍上,忽悠悠地转烤,谁要是要买,老板就那着片刀一点点削下最外层那些烤的焦黄的肉,然后收在盆里,加上调料,洋葱香菜,各种油料,放在白米饭上,就是一份,特别火爆,老板人很好,会对每个客人说慢走,台子上总擦的干干净净,他说一个晚上他能挣五百块钱,大概是净挣。这些做食物的人都是劳苦大众,吃这些食物的人也是平民百姓,但是好像在你来我往之间,总有一种含情脉脉之感。生活总是和吃息息相关的,提到吃就能感受到烟火气息,生活也就变得有意思了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maozhan.com/ymcjz/4239.html